姚村镇是郎溪县唯一的山区镇,生态优美,坐拥4A景区观天下景区。走进姚村镇,青山逶迤,碧水盈盈,生态美景依次入画。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生态立镇”发展目标,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让山林更绿、河湖更清、镇域更美、生态乡愁更浓郁。
回眸2023年,该镇植树造林,新增乔灌复合林380亩,兼顾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完成森林抚育2000亩,退化林修复500亩。
山有人护,林有人管,这一年,该镇严格落实森林资源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度,镇、村林长按要求开展巡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我们护林员每月巡林不低于4次,每次巡林路线长度有要求,还要在手机上‘打卡’,就是在省林长制综合管理平台上做巡林记录。”妙泉村生态护林员王建平说。该镇通过网格化管理划定生态护林员的管护面积和四至界线,明确管理责任,防森林火灾、防乱砍滥伐、防盗挖滥采、防捕蛇偷猎等,全镇20名生态护林员各就各位,履职尽责,常态化巡林,守护好绿色家园。
加强对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该镇配合县直部门对违法案件进行查处;加大宣传,严禁毁林种茶,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中的绿色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旅游等价值,2023年,该对镇境内已认定的55株古树(名木)实施挂牌保护的同时,组织开展新增古树名木后备资源普查工作,实地调查、上报5株古树——提交评审鉴定。落细已修复省一级古树白阳岗古青檀的日常养护措施。盛村古银杏申报参加宣城市“十佳古树名木”评选,2024年1月23日,宣城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评选结果,盛村古银杏“榜上有名”。去年12月中旬,宣城市古树名木保护培训班选择姚村镇为“现场教学点”,林业专家结合白阳岗古青檀、柯村古银杏等省一级古树的修复案例,现场教学古树名木保护知识和修复技术。
2023年,该镇在巩固两个“国家森林乡村”(红旗村、妙泉村)及7个“安徽省森林村庄”创建成果的基础上,选择妙泉村代表郎溪县申创宣城市“零碳乡村”。
继此前姚村镇获评“安徽避暑旅游目的地”“优质康养休闲旅游小镇”之后,2023年,该镇泰清茶蕴谷森林康养基地获评宣城市“十佳森林康养基地”,为郎溪县唯一获评者。这年底,安徽省林业局网站公布了获批“安徽省森林康养基地(第三批)”名单,泰清茶蕴谷森林康养基地成功入选。泰清茶蕴谷森林康养基地是2014年底落户姚村镇的文旅项目,规划面积2200亩,有观光森林、花木园区、民宿康养三大核心板块,这里生态优美,环境清幽,2019年获评“宣城市森林观光示范点”,2020年创成AA景区,2023年10月获评“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姚村镇将发挥好泰清茶蕴谷森林康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森林康养,促进森林康养资源市场化配置,探索‘森林康养+’模式,为生态旅游发展拓展新业态。”
这一年,该镇备足防火器材、组建扑灭火应急队伍、完善标准化防火器材应急储备室建设,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防患于未“燃”,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加强秸秆禁烧宣传,营造“禁烧”工作氛围,夏收、秋收季落实落细网格包片巡查工作机制,确保辖区“不点一把火,不冒一处烟。”
2023年4月17日,省林业局发布《安徽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的公示,方案提出:全省未来拟新建18个自然保护地,其中宣城市拟新建3个自然保护地,姚村镇“石佛山天子湖森林公园”在列。该“森林公园”为4A景区观天下景区的主板块,湖光山色,景色秀美,入列新建自然保护地对于深度挖掘和科学整合该镇生态旅游资源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意义重大。
念好“山”字经,做足“林”文章。在保护好生态的同时,该镇还积极引导和扶持村民围绕林业资源用绿、活绿,大力发展林下特色种养业;该镇通过“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方式,探索林、农、牧、旅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模式,开发林下经济新业态,不断提高林地利用率和农民收入;因为环境和气候非常适宜茶叶生长,该镇利用山地和林间营造生态茶园11400余亩,为当地群众拓展了增收致富的路径。
幸福河湖水韵长。青山妩媚,还须绿水长“清”,保护好水资源,也是同等重要。
2023年,姚村镇多点发力实施“护水”行动——这一年,该镇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以及固定大喇叭播放音频等方式,大力宣传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让“水清、景美”的水域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当年春、夏两季,郎溪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与姚村镇综合执法大队、农业农村办、河(湖)长办等开展多轮联合执法行动,打击非法捕鱼、垂钓等,保护天子湖及红旗湖饮用水水源地。
年度实施完成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工程,完善和修复了污水管网,消除了管网覆盖盲区,切实提高污水收集率,有效保护天子湖水源地环境安全。
11月24日,郎溪县水利局组织技术人员到姚村镇开展河湖健康评估工作。技术人员通过无人机飞“巡”、水质抽样检测等方式,对该镇河流的河岸稳定性、岸线植被覆盖率、生态流量满足程度、水质优劣程度等进行评估,为进一步精准实施河湖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1月30日,郎溪县生态环境分局联合姚村镇环保办、应急办、水利站在天子湖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检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提升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幸福河湖,共建共享。这一年,郎溪县水利部门选择姚村镇妙泉村永丰河为背景,成功拍摄“守护幸福河湖”微视频,作品以第三视角,通过一位民间河长爱河、巡河、护河的日常记录,见证了幸福河湖的建设成果。一年来,该镇不断落实落细河(湖)长制,镇、村河(湖)长常态化开展巡河巡湖工作,呵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
呵护生态“好人”多。呵护生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近年来,该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涌现出许多敬业奉献“好人”,彭存凡、毛宗同、武新国就是其中的典型。
彭存凡:1968年出生,家住该镇潘村村上尤冲组。2021年,他被选聘为潘村村的生态护林员,担当该村5000余亩山林的“山大王”,年年考核优秀,入评2023年5月份“郎溪好人”。
每次巡林,彭存凡开着他的那辆半新不旧的皮卡,绕行弯弯山道,从湖北庙茶山到杨村乌岗岭,再到黑洼和茅龙寨......20公里的崎岖坎坷山路,一圈跑下来,小半天功夫。其中大部分路段,山高林深,地形复杂,只能弃车步行,还要小心翼翼地提防毒蛇“五步龙”。
巡林的任务,除了网上打卡做记录,还要防盗,就是制止和禁止盗伐林木、盗采野生花草和桩头、盗挖竹笋等行为,一经发现,宣传教育劝离,情节严重的还需及时上报处理。
彭存凡说,森林防火是巡林的重要内容,“到了山冲人家,或者有人在山上劳动,我就下车走一圈,用小喇叭播放森林防火‘十不准’,宣传森林防火知识,提醒大家不要把火种带上山。”
杜绝乱砍滥伐,是生态护林员的一项“硬”任务。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徐正文介绍,彭存凡巡山护林,遇到乱砍滥伐的现象勇于直面,丁是丁卯是卯,“他有个亲戚的山场在观天下景区,上面的生态林是要保护的,去年初,亲戚没有办理任何手续,就擅自砍伐山上的杂树,彭存凡巡山时发现了,立即叫停,第一时间打电话汇报情况,村干部和镇自然资源规划所工作者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处理。”
毛宗同:该镇原盛村小学退休教师,老党员,虽已80高龄,他却依然坚持每天到村头的古松林里走走、看看,仔细观察每一棵古松的健康状况,并拍摄古松视频制作抖音。
近年来,姚村镇创建“设岗定责”党建品牌,退休了的毛老师自荐认领了村头古松林的“党员护树岗”,不定期巡逻古松林成了他的“定责”。
这片古松林有本地松300余株,树龄达百岁的接近三分之一。在毛老师看来,“像这样成片的古松林,又是本地马尾松,生在村子旁边,并不多见,是生态瑰宝,应该保护。”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松”。20年来,以松为邻,以松为朋,天长日久,这些“哑木头”在毛老师眼里就有了暖暖的牵挂。和人一样,古松也会生病,关键是要及时发现。哪棵松今儿高兴,哪棵松情绪不好,哪棵松不舒服,毛老师通过观察松叶和树皮,发现松树的“健康”有了不良状况,就第一时间向村里反映,村里紧急联系林业部门及时为古松“会诊治疗”保健康。
古松林是该镇3A级景区——杜鹃花谷景区的组成部分,每到旅游旺季,毛老师巡山护松的频次加大,重点是宣传森林防火,提醒游客不要把火种带入景区,杜绝在松林里吸烟、野炊等。
“我没有什么爱好,看护松树林子就是我的爱好,有事没事到山上转转,除了查看古松的生长情况,再看看有没有人偷砍松桠和松油节,发现了就宣传,叫他下次不要再搞了。”毛老师说。
2020年,毛宗同获评“郎溪好人”。武新国:1954年出生,家住该镇天子湖村青峰组。他是青峰组及甘家湾组、何家湾组的保洁员,平日里,他除了兢兢业业做好3个村民组的“陆地”保洁,还义务巡湖护河,用心呵护天子湖和青峰河的生态之美,朝朝暮暮护水情,被村民传为美谈,其人入评2023年8月份“郎溪好人”。
据武新国介绍,他义务巡湖护湖的区域是离他家较近的天子湖4个湖汊,一圈走下接近5公里,“我们姚村和十字铺的人,喝的就是天子湖的水,肯定要保护好水源,钓鱼人除了乱丢垃圾,还向湖里抛撒饵料,污染了水质,看见了(钓鱼人)就宣传,叫他赶紧走。”为了有一个很好的禁渔效果,武新国“以身作则”,带头把自家的十几条捕鱼的丝网和地笼全部烧毁了。
武新国还是家门口的小河——青峰河义务护河员,“我每天都要到河边巡一趟,看看有没有人偷砍河柳做柴火,遇到垃圾捡一捡,有时背着割草机把河道里的蒿草割一割,免得堵水。”
为了给河道除草、让水流通畅,热心公益的武新国去年夏天自费900余元购买了一台割草机,提起这事,他的老伴王大翠说:“老头子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搞公家的事,掏腰包一点不含糊,不理解的人笑他是个老傻瓜!”
青峰河流经村子中间,设置了一个坝,木头闸门用来调节水流量的,武新国就是这个坝闸的义务管护者和操作人,晴天关闸门,蓄水供淘洗和灌溉之用,雨天,尤其是大暴雨,就及时打开闸门泄洪,保护河堤;夏季,有时深更半夜突降暴雨,武新国毫不含糊披着雨衣打着手电去开闸,一身泥一身水的,多年坚守,实属不易。(王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