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新春,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氛。正月十五元宵节,记者来到天长市双庙村天长市时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菌菇种植基地。只见温控菇棚里一个个菌棒整齐地排列着,仿佛像等待阅兵的方阵,合作社负责人、食用菌种植大户戴时春忙前忙后,穿梭在大棚里。
“戴理事长,咱这些白蘑菇、金针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销路咋样,好卖吗?”“好卖得很,两天前刚采摘的各种菌菇都卖光了,新年以来食用菌市场价格一直走高。”戴时春指着大棚里的菌棒说,“你瞧,平菇、金针菇、白蘑菇都采摘得差不多了。”
顺着戴时春手指的方向走近,记者发现少数菌棒上还长有白蘑菇,白色的菌柄顶着洁白的小“菇伞”,萌态十足。“你看,这白菇帽完全打开的就是可以采摘的成熟白蘑菇,这些白蘑菇明天就能采摘上市啦。”戴时春说,“这几天是白蘑菇和平菇成熟的关键期,社员们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大棚里忙得不可开交。”
戴时春是天长市永丰镇种菇能手,早在2008年就注册成立了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近旁就是国家级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地势平坦、水利条件好、交通便利。“咱种菇技术是10多年来边学习边实践摸索出来的。”戴时春介绍,为掌握种植菌菇技术,他曾辗转霍山、金寨、舒城等地,向当地种菇专业户拜师学艺,还买了很多食用菌技术书籍,发动全家人学习食用菌配料、菌棒制作、菌种接种、控温控湿等栽培技术。
付出辛劳就会有收获。如今,戴时春和家人都熟练掌握了一系列食用菌产品种植技能,他还不断地对种植技术进行改良创新。同时,把种植技能传授给合作社成员,带领大家一起种菇致富。
2023年,永丰镇双庙村因病返贫户李福祥在合作社做工,因为他身体较弱,戴时春就安排他做轻松一点的活儿,这不,他正在给菌棒洒水,还不时地查看、调整温棚温湿度,忙得一身劲。李福祥告诉记者,在菌菇种植基地干活,每月能挣1000多块钱,年终还能拿到合作社的分红。
历经十几年的打拼,戴时春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乡村振兴利好政策和“菜篮子”工程项目支持下,不仅建起七八座温控菌菇大棚,还购买了多台套菌菇种植设备,加上他和社员们熟练的种菇技能,菌菇种植产业发展势头一直很好。
2023年,合作社又投资新建了5座现代化菌菇大棚,总面积达5500多平方米,新上了鸡腿菇、香菇等4种菌菇产品。2023年时春合作社产值近400万元,带动村民就业创业30余人。
“咱打算,今年投建一套烘干房设备、再对三座旧式大棚进行改造升级,在进一步扩大菌菇种植规模的同时,在种植技术环境上精打细算,再挖一挖增收潜力,下功夫提升食用菌的品质和质量,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戴时春说。(通讯员 胡建国 宣金祥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冯长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