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山街道作为市府驻地、蜀山“窗口”,2019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现有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2503人。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退役军人为中心,以“两个服务”为方针,以“让退役军人获得感成色更足”为主线,当好首任、负好首责、跑好首棒,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各项工作,在全市首批创成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站。
一、抓党建引领,提升服务退役军人工作的庞大力量。强组织。强化组织保障,成立街道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党工委定期研究退役军人议题,有力推动退役军人工作全面深入开展。促规范。对照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硬指标”,两级书记亲自担任站长,抓实抓牢街道、社区两级阵地。选优配强基层工作人员,安排6名退役军人负责退役军人工作,实行“一人一档”精准服务,以战友热情激发奋斗精神。营氛围。营造参军受尊崇、退役受尊重的浓厚氛围,规范新兵入伍“四尊崇”、退役返乡“五关爱”、日常关爱“六必访”和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等服务内容,大张旗鼓送喜报、挂光荣牌,让“光荣之家”尽享荣光。
二、抓倾心服务,提升退役军人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退役军人的“娘家”,笔架山街道始终“把退役军人事业当家业,把退役军人来信当家信,把退役军人的事当家事”,用心用情、精准精细,服务保障不断强化。抓保障。积极组织号召社会爱心企业和人士参与帮扶,共走访慰问老战士、困难退役军人100人次、慰问15万元。稳就业。街道常态化走访5家军创企业,主动为企业送政策,为企业纾困解难。通过“线上和线下”举办多场就业招聘会,为20名退役军人解决就业岗位。解难题。围绕矛盾化解,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三到位一处理”工作要求,妥善解决历史遗留的5名退役军人安置问题,全街道退役军人矛盾化解率超过99%。
三、抓培育引导,提高退役军人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重培育。近年来笔架山街道“兵支书”、“兵委员”队伍不断壮大,全街道5个社区党委、125个基层党支部中,退役军人党组织书记达到32人,委员达58人,已成为基层治理、非公经济的中坚力量。推典范。救人不留名的转业士官赵明坤获评“蜀山好人”;离队3年的“金牌总教练”刘健用实际行动践行“若有战、召必回”庄严承诺;百岁抗战老战士王亚平、普惠英夫妇,结合自身经历,讲好军人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树模范。广大退役军人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组建“笔心”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应急救援、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孙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