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街道光明社区入选合肥市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来源: 王丽 孙雨静 2024-02-27 10:25:09 责编: 聂梅

合肥市西园街道光明社区注册志愿者人数4572人,注册率达28.1% ,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平台,链接小区党群服务站和居民活动中心资源,构建“社区+N”的联动共融志愿服务体系,创推“夯基础、强机制、抓阵地、优服务”的“共建、共治、共享”志愿服务机制,将社区志愿服务渗透到居民生活方方面面,着力打造了11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社区先后获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合肥市绿色社区”、“第十五届合肥市文明单位”“2022年合肥市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等荣誉称号。

一、夯基础,党建引领聚合力

光明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党建促服务,统筹党委、社居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系统性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建设。社区两委成员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民服务,确保志愿服务有阵地、有队伍、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采取党员干部带头讲、党员骨干集中讲、微宣讲志愿者灵活讲的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坚持正确工作导向,把握社区居民群众的思想特点和接受习惯,创新工作理念和形式手段,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目前为止,由社区党委牵头开展的“展现康养风采太极拳表演”、“左邻右里 幸福光明”篮球友谊赛、“大手拉小手 童心助力齐动手”垃圾分类科普活动、“情满中秋 欢度国庆”、“消暑纳凉 红色电影进小区”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均得到辖区居民的热烈反响。

二、强机制,整合资源促运转

社区始终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志愿服务团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孵化基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立足居民实际需求,全局性谋划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深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强化志愿服务机制,明确招募目标、招募渠道、选拔标准和培训内容。通过社区公告栏、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发布招募信息。设立选拔标准,如年龄、学历、技能等,确保志愿服务队伍的多样性和专业性。完善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从社区党员干部、各类好人、志愿者、文化带头人中选拔专人参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组织运转,加大评优激励力度,定期对志愿者进行考核,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宣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总结推广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做法和鲜活经验,积极引导志愿服务实践工作深入开展。为更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社区成立志愿服务中心,鼓励动员辖区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和支持,志愿服务队伍日益壮大。同时,为规范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制定系统的志愿者培训、志愿者骨干培训等一系列技能培训计划,明确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推进志愿服务活动高效有序开展,促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整体水平全面提升。

三、抓阵地,共建共享彰成效

社区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志愿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原则,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志愿助力+结对帮扶”的新型志愿服务模式,创新性推进志愿服务阵地建设,致力打造多维度志愿服务矩阵。目前已建成以社区为中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通和易居南苑A5小区和名君家园小区为核心的小区党群服务站及居民活动中心,活动范围纵向延伸至辖区各网格,社区借力网格化管理模式,治理重心下沉到网格,形成问题发现在网格、工作调度在网格、资源配置在网格,依托社区、企业、物业“三位一体”,不断拓展服务阵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和融入到社区志愿服务事业中来,并帮助企业与物业成立自己的志愿服务组织,实现社区志愿服务多向赋能。通过与辖区企业的紧密合作,引入企业资源,为志愿者提供更多的服务机会和保障,同时也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平台和契机,开展困难帮扶、节日慰问、创业就业、“梦想启航 童心飞扬”航天科学普及等志愿服务项目。通过与物业的通力配合,常态化开展矛盾调解、环境整治、平安巡逻、文明养犬、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项目。

四、优服务,连点拓面提质效

以“十大暖民心”项目为抓手,打造“左邻右里 幸福光明”品牌服务,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志愿服务广度和深度,充分挖掘辖区里的道德模范与各级好人,以此为基础,不断扩大影响力,带动周边居民自发参与到志愿服务中。通过理论宣讲、文化生活等紧密结合,真诚式优化社区志愿服务,于无形中筑牢意识形态阵地。不断完善社区文化公共服务设施,通过开办大型主题文化节志愿服务活动,居民不出社区就可参加各类文化活动,以志愿服务项目助推社区治理从“自上而下”逐渐变为“上下互动”,群众从“台下看客”成为“台上主角”,润养基层善治,营造睦邻、融合、和谐的氛围。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持续探索创新,积极组织各志愿服务团队广泛开展各项特色志愿服务活动。2023年3月,成立由社区和合肥众禾志愿服务中心联合打造的兵娃娃艺术团,该团队由15年以上文艺工作经验的退役军人担任主要骨干,着力打造适合少儿发展特点的集口才、舞蹈、声乐综合性发展于一体的安全教学体系,以深入生活、关爱儿童为载体,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已开展“聆听军人故事 微笑献礼八一”小小志愿者表演、“传递浓浓社会温情 为爱益起行动”等志愿服务项目,成为社区文艺志愿服务项目一张亮丽的名片。对接“迪妮”儿童服务队,提供免费亲子场馆开展各类儿童成长课程和实践活动,如五彩缤纷世界、绘声绘色、小小实践家等,同时注重家长教育,通过专业团队教会家长们与孩子们的沟通技巧和交流教育理念,增进家庭感情及邻里和睦。通过提供场地并链接专业教师资源,成立社区老年学校,开展智能手机班、巧趣生活等志愿服务培训课程,丰富辖区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主动挖掘辖区热心志愿团队和居民,助力开展定点义诊、便民理发、陪同就医、垃圾分类劝导等志愿服务行动,以“小我”融入“大我”,实现暖心相伴,让一缕阳光的力量化作明媚灿烂的春光,“以点带面”结对帮扶,用满腔的志愿服务精神温暖一座城的岁月,实现从“幼”到“老”全面覆盖居民服务需求,用爱心和行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居民的美好生活加码赋能,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提质增效,形成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有机结合的时代风尚。(王丽 孙雨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