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要闻
安徽实施20项重大工程,打造“皖美服务”品牌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祁海群 2024-02-18 17:37:23 责编:祁海群 胡明兵 张文洲

2027年,培育5A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0家以上,建成省级及以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0个左右;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个以上,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100家以上;培育百亿级总部企业100家;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创新区品牌……近日,安徽省出台《关于加快实施20项重大工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聚集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着力打造“皖美服务”品牌。

培育“皖美品牌”企业120家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一批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加速成长,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各类服务业集聚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2023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24682.2亿元、增长5.8%,占GDP比重提升至52.5%,创历年来新高,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但同时,对标沪苏浙等发达地区,我省服务业发展融合程度不深、集聚水平不高、市场主体不强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基于此,出台的《若干意见》指出,我省将以推动融合化、集聚化、数字化、专业化、优质化为主要路径,做大产业规模、创新业态模式、扩大改革开放、提升辐射能级、打造特色品牌,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发展,着力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为奋力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有力支撑。

《若干意见》提出,针对我省服务业优势领域和短板弱项,将推动实施20项重大工程,具体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壮大、物流供应链服务降本增效、现代金融服务创新赋能、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开发、电子商务服务提档升级、软件信息服务培优育强、设计检测服务创新发展、节能环保服务提质扩面、商务咨询服务专业提升、会展赛事服务扩容提质、实验外包服务强基提质、文化演艺服务繁荣创新和民生服务品质升级工程,同时加快实施服务业集聚提档、总部经济集聚、平台经济引育、服务强企培育、皖美服务品牌创建、两业融合场景标杆以及“数字+”赋能创新工程。

《若干意见》明确,到2027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5万亿元,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22万元/人,培育“皖美品牌”服务业企业120家、“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单位100个,服务业结构、效率、质量赶上全国平均水平。

以“融合创新”促“品质提升”

据了解,2023年以来,我省服务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全省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6561.7亿元,同比增长8.8%,连续8个月呈回升态势。今年以来,我省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春节假期旅游收入增长55.7%,公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量增长31%。

为延续服务业回稳向好发展势头,我省将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为总抓手,统筹推进服务业融合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

深入推进“两业融合”。聚焦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以7家国家“两业融合”试点和120家省级试点为牵引,实施一批柔性化定制、共享生产平台等重大项目,打造一批“两业融合”发展标杆。特别是围绕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供应链和现代物流产业推进组作用,创建一批省级供应链服务平台,在部分领域争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

大力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在现有329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的基础上,借鉴沪苏浙发展经验,打造一批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溢出效应更加明显的服务业集聚区“升级版”,到2027年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创新区100家左右。

加快释放改革创新动能。针对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系统清理卫生、安保、质检、消防等领域不合理门槛条件,取消证照办理、设备购置等不合理限制,扎实推进服务业改革创新试点,努力实现小切口、大突破。

持续深化开放合作。发挥安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高地优势,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高标准对接RCEP等制度规则,加快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建设,推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和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持续推动电信、医疗、金融、教育等领域对外开放,力争在更大范围集聚创新资源、配置创新要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