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要闻
聚焦安徽两会|农业如何强起来?基层代表有话说
来源:安徽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刚 2024-01-26 16:00:33 责编:刘刚 胡明兵 张文洲

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农业工作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来自基层的省人大代表围绕报告积极献言献策,就今年的三农工作提出诸多宝贵建议。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力度

池州代表团的省人大代表吴宏斌,目前担任东至县东流镇城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他说,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制定发展规划,为乡村振兴提供政策指导和支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到和美乡村建设,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力度,“三农”工作成效明显,“我们城东村经过努力,也成了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吴宏斌在基层调研中发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离广大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存在一些差距——部分自然村组之间道路、桥梁还是十几年前结合村村通项目修建的,当时修建标准低,现在破损严重,对村民出行造成不便,亟需拓宽或修缮;一些农村水利工程兴建时间早,当时的水利系统只是以村为单位,存在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等问题,点多面广的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需求以及防洪抗旱需求难以得到保障;还有就是架空线缆入地问题,随着乡村建设的快速发展,空中架空线缆设置混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网络通信线、广播电视线走向混乱,杂乱无章,而且与电力线路交越、搭挂现象严重,亟需进行统筹规划整合。

吴宏斌建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力度,统筹规划乡村道路、水利兴修、架空线缆入地等群众急难愁盼的基础设施短板,助力和美乡村建设。特别是要提高乡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减轻基层财政配套资金压力,真正实现乡村道路安全畅通。

王忠是来自滁州市南谯区的省人大代表,2015年在南谯区大柳镇成立良农金梨专业合作社,是一个集种植养殖、生产销售、经营加工、休闲娱乐、现代农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每年生产销售水果近400万斤。“我在基层从事种植业,水果的销售离不开道路的畅通,所以建议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尽快扩宽修整农村道路,使交通更加快捷。”王忠告诉记者,他还希望政府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比如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精准施肥技术、智能农机装备等,同时可以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产业基地,吸引各农产业单位互相交流学习先进化智能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

阜阳代表团的省人大代表葛翔长期在当地种植薄壳山核桃,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建议推广种植木本油料树种薄壳山核桃。他告诉记者,薄壳山核桃作为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盛果期长、适应性广、结果产量大等优点,特别是市场售价好,每公斤可以卖到50元。由于国内商品化种植起步较晚,目前全国年产量7000吨,安徽年产量4000吨,而我国每年加工销售近12万吨薄壳山核桃,缺口是比较大的,因此“建议在适应的地方推广种植,带动农民共同富裕”。

来自蔬菜种植大县马鞍山市和县的省人大代表陶福菊告诉记者,和县常年蔬菜种植面积4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20万亩,年产各类安全优质蔬菜100多万吨、产值近30亿元。和县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制种面积5万亩,年产种子1500万斤,占据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在调研中,她发现与山东寿光相比,和县的蔬菜种植品种较为单一,以辣椒、西红柿等为主。农业设施相对滞后,90%以上是小拱棚,宜机化水平不高、棚体老化严重,亟待改造。品牌创建不够响亮,虽拥有2个国家地理标志,但潜在价值没有充分挖掘。

她建议省农业农村厅适当增加蔬菜装备和设备的补贴种类和补贴标准。将不在省农机补贴名录库内、但获得有资质机构出具的性能检测或定型鉴定报告的蔬菜生产机械,纳入省财政补贴范围内;在补贴标准上,参照浙江省标准,除中央补贴资金外,增加省财政定额补贴,补贴标准不超过中央补助标准的50%;参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和标准每亩2750元,对现有菜田进行水、电、路和土壤的改造升级给予补贴。

合理开发保护优美环境

省人大代表姜红长期关注当地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她向记者多次推荐家乡的资源。祁门全县森林覆盖率88.64%,居华东首位,空气负(氧)离子平均数值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清新空气的标准,优良天数比例达99.2%,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素有“中国御医之乡”“天然药库”美誉。她建议省级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加快推进森林康养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在项目、资金、规划上重点扶持森林康养产业。

吴宏斌代表对家乡的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别关注,他在调研中发现,升金湖环湖有大量居民早在保护区建立之前便世代居住在保护区缓冲区甚至核心区内,受升金湖保护区影响,沿湖乡镇农业产业发展和居民日常生活受到制约,村集体经济和老百姓收入增长受到影响。受保护区管理限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旅资源无法得到利用,保护和开发之间存在矛盾。

他建议省级层面积极推动升金湖保护区总体规划与地方发展、村民正常生产生活、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对应衔接,充分考虑保护区生态保护工作、环湖村镇可持续发展与村民正常需求之间的平衡与协调。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合理开发利用环湖自然景观,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规划建设环升金湖绿道,实现通道变游道。同时,加大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升金湖湿地与候鸟研学基地,积极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