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要闻
聚焦安徽两会|3位基层人大代表回应民生关切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刘刚 2024-01-24 10:47:07 责编:刘刚 胡明兵 张文洲

1月23日上午,在安徽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举行的“直通两会”活动中,来自基层的3位省人大代表丁俊(左)、方少杰(中)和周冰一结合各自工作回答记者提问、回应民生关切。

构建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省人大代表、六安市水利工程建管处灌区管理科科长丁俊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作为一名水利领域的省人大代表,他将严格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立足本职工作,认真开展调研,积极为全省水利发展建言献策。

丁俊建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省水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着力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配置体系、水生态保护治理体系,推动加快建成“系统集成、多元融合、循环通畅、安全绿色、创新智能、调控自如”的安徽现代水网,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保障孩子课间10分钟

省人大代表、灵璧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员方少杰非常关注孩子们的课间10分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认为中小学安排课间休息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活泼的生命,总是“圈养”不仅影响身体健康,也会妨碍心理健康。经过调研,她发现影响课间10分钟的因素一是安全问题,二是教育质量,三是活动场地。所以要想真正激活课间10分钟,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要安装“稳定器”,让学生动得放心。安全隐患是扼杀课间活动的主要因素,不少学校教师担心承担责任,通过限制学生课间活动范围和自由度,来减少这种风险。为此,学校要采取措施让学生课间活动动得放心,比如通过校园广播、公告栏等渠道做安全提示,向学生讲清课间活动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做好环境安全保障,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三是加强室外场所设施排查和人员值守,做好课间活动秩序维护,让孩子们快乐放心地活动。

其次要打响“规范铃”,让学生动得顺心。一方面要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打响“下课铃”。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严格执行课间10分钟,鼓励学生课间走出教室。另一方面要规范常态化督导机制,打响“监督铃”。要在日常督导、教学视导等常规检查中关注落实课间活动问题,“一校一案”制定具体办法,督促学校错时错峰组织课间活动。

  第三要系好“活动绳”,让学生动得开心。可以创新课间活动形式,挖掘民间活动资源,在跳绳、踢毽子、滚铁环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有序活动。学校主动尽责,家庭积极配合,社会有效支持,有力联结,共同守护孩子们的课间10分钟。

最后要开辟“游乐场”,让学生动得舒心。不少学校以校园场地较小、楼层限制为由,不让学生课间活动,为此,建议学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空间创造活动场所,开辟学校课间活动“游乐场”。

案案事关营商环境

省人大代表、当涂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周冰一说,作为一名法官,她也在积极践行“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理念。

去年11月,她了解到有一件马鞍山中院发回重审的案件,当事人都是在当涂投资的浙商,产生纠纷后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来本地调解。虽然不是她负责的案件,她也是秉着“如我在诉”的理念,带领审判法官、执行法官组成“多功能”办案团队一同前往杭州进行调解。将司法服务送到浙商“家门口”。经过多轮协商谈判,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成功调解了这个案件。

“首先要做到科学立法,有法可依是法治的基础。”周冰一说,比如《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不仅是全国首部省级层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立法,更是安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率先立法、先行示范的积极实践和有益探索。“其次要做到公正、能动司法。”周冰一说,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而能动司法、善意执行则可换来企业出路,这就是最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