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乡村振兴
小山村里看“富美”
来源:冯长福 王超 2024-01-19 17:41:52 责编:冯长福 许梦源 谷京荣

从东至县城出发,约20分钟车程,便到达该县尧渡镇大庄村。冬日阳光下,大庄村宁静祥和,村内道路干净整洁,田里油菜绿意盎然,一栋栋掩映于花草树木间的农家小楼新颖别致,让人眼前一亮。

紧挨着大庄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一片厂区,是安徽大庄植物油有限公司。春节临近,各类粮油销售进入旺季。在该公司的包装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分工协作、忙碌有序,有的将桶装和瓶装的“尧乡情”牌菜籽油、芝麻油,分类放进纸箱;有的用小拖车一次几箱地将菜籽油或芝麻油运出,再搬上车间门口的货车。

“这段时间很忙,主要是向本地及外地市场发货。”该公司负责人童建华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系列纯香小榨菜籽油,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长期供应东至县各大超市及餐饮连锁店。随着知名度稳步提升,现在菜籽油还远销合肥、南京、上海、杭州等地。

据了解,该公司始创于1991年,占地面积25亩,其中原料仓库5500平方米、标准化生产车间2500平方米,拥有一条年产5000吨浓香菜籽油生产线,是全自动生产、加工、灌装食用油的专业型企业,现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池州市粮油储备企业,年产值约3000万元。

“我们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在大庄及周边村,建成8000多亩的绿色油菜基地,既保证公司的优质原料供应,又带动农户利用冬闲田扩种油菜,增加收入。再就是,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童建华说,常年在公司务工的村民有10多位,季节性务工的村民有近百人。

巧做“土特产”,产业旺起来。在大庄村黑木耳种植基地,一处大棚里,工人们将刚采摘下来的黑木耳,在地上均匀地铺开、晾晒。“目前,共种植黑木耳30多万棒,每年10月底到次年4月中旬出耳,每茬每个菌棒可收获2斤鲜木耳,期间可采摘5至6茬。”该基地负责人查正国介绍,预计可产干木耳6万多斤;基地还带动当地30余人务工。

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乡村建设。“我村是2022年度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开工建设以来,我们以打造整洁靓丽、秩序井然、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村庄为目标,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进行池塘清淤、绿化翻新、拆违拆乱等,再将村内道路拓宽铺上沥青,建了文化广场、休憩亭廊,搞了亮化工程等,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大庄村党总支书记余伟国介绍。

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民积极参与“五清一改”行动。据统计,全村共清理沟渠淤泥260余吨;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31处;先后拆除残垣断壁、废弃老宅、无功能房等47处,中心村106户改厕全部完成。

“我们还将《大庄村村规民约》放在村头显眼的地方,村里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乡贤组建了红白事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农村自治组织,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余伟国说。

宜居宜业小山村,振兴路上阔步行。据介绍,2023年大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1万元。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冯长福   通讯员 王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