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乡村振兴
龙泉镇: 山上建“油库” 山下有粮仓
来源:冯长福 章磊 2024-01-18 10:49:15 责编:冯长福 许梦源 谷京荣

地处皖赣两省三县交界处的东至县龙泉镇,辖14个村和1个社区,拥有耕地6.3万亩、山场18万亩。该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油茶、优质稻、黑木耳、茶叶等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并深度延长油茶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全力拓宽“绿富双赢”的乡村振兴之路。

“发展乡镇经济,要把国家战略部署、经济发展规律和自身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把良好的生态优势变成产业发展优势,是我镇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发力点。”龙泉镇党委书记钱大勇表示。

油茶种植扩规模

油茶是一种常绿、长寿树种,一次种植可多年收益,稳产收获期可达50年以上,经济价值高,被称为“绿色油库”;油茶林还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

龙泉镇山场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3%,拥有得天独厚的油茶生长环境。

深冬晴日,走进该镇古楼村,放眼望去,山峦起伏,田畴平旷,风景秀丽。在古楼村一处新建的油茶基地,记者看到,几辆货车正往基地运送商品有机肥。

“这个基地面积有816亩,以前山上都是低产林,去年村里决定把低产林改为油茶林。油茶苗现已栽种了一大部分,这几天忙着施肥呢。”古楼村党支部书记陈希贤告诉记者,该村2014年开始种植油茶并成立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村集体的油茶面积共有1216亩,其中成林面积400亩,新建面积816亩;农户零散种植油茶面积总计有300多亩。”

“油茶全身都是宝,油茶籽可以榨油,油茶果壳和油茶籽壳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茶油是一种高营养、高保健、高食用价值的油脂,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佳营养油之一。现在,国家鼓励发展油茶产业,东至县对种植油茶集中连片面积在3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2000元。”说起油茶,陈希贤头头是道。

为推动油茶产业稳健成长,2021年9月龙泉镇制定油茶产业发展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引导鼓励8个有山场资源的村,利用低效人工商品林地、疏林地、荒山、荒坡种植油茶,重点打造古楼村、让塘村两个油茶种植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全镇已种植油茶4000余亩。

记者了解到,2023年11月8日,东至县乡村振兴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池州徽农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古楼村三方签约,联手在古楼村境内打造高标准油茶种植示范基地。

“我镇积极把握政策机遇,细化落实措施,引导鼓励村集体和农户盘活‘沉睡’的荒山资源,把油茶种上,逐步扩大油茶种植规模。同时,对低产油茶林进行升级改造。”钱大勇表示,发展油茶产业一举多得,无论种植、采摘还是加工,都能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盘活资源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再就是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延伸油茶产业链

龙泉镇一手抓油茶种植规模扩大,一手抓油茶加工业发展。

“要从油茶种植大镇迈向油茶产业强镇,就必须在延链强链上发力,做好‘农头工尾’增值文章。”龙泉镇镇长查告诉记者,当地围绕“一个特色产业、一个龙头企业、一个知名商品、一个电商平台”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种植、加工、仓储、研学、主题公园”五大板块,探索建立油茶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

走进位于龙泉镇曹村村工业园的池州徽农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产400吨的自动化茶油生产线上,成套的液压冷榨、精炼、灌装设备,让人眼前一亮。包装车间里,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着将茶油装箱、整齐码放,为春节市场备货。

“这个油茶加工项目,占地20亩,总投资3200万元,建设生产车间、仓库8000平方米,预计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6450万元。”该公司负责人黄春说。

“龙泉的生态环境极为优良,土壤、气候非常适宜油茶种植,镇里的营商环境也好,是一片创新创业、大有可为的热土,相信未来几年我们一定能把特色油茶的品牌做出彩。”黄春是浙江衢州人,2015年来安徽投资兴业,前些年从事衣架制作和销售,2021年开始进军油茶产业。

油茶加工蹄疾步稳,油茶文旅踏上新程。位于古楼村茅山村民组的油茶研学中心,占地约5亩,主厅里一座由树段构成的榨膛和一座巨大的木碾,给人古朴厚重之感,极具视觉冲击力。“随着机器榨油的普及,传统手工榨油作坊已逐渐消失。镇里投资建设这个油茶研学基地,就是想将古法木笼压榨制油工艺完整地呈现出来。”查介绍,游客可零距离参观古法压榨的整个流程,感受古老工艺的魅力,也可现场体验榨油的乐趣。

“我们致力打造以油茶为主题的乡村休闲旅游线路,发展油茶风景观光、油茶文化旅游等新业态。目前,该镇已建立2个油茶研学示范基地和1个油茶主题公园,吸引皖赣两边不少游客前来游玩。”查说。

龙泉镇还引进电商企业建设3000平方米的电商直播基地,开设“东至有礼”油茶产品体验专营店,通过“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拓宽油茶产品销路;积极参加深圳、杭州、上海、合肥等地举办的全国性农产品展销会,加强油茶产品宣传推介,扩大龙泉油茶产业知名度。

丰盈东至“大粮仓”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龙泉处在皖南山区与鄱阳湖平原的交接地带,境内既有层林叠翠的山区,又有沃野千里的“盐田大畈”。这片大畈是东至县南部山区的“大粮仓”。

在古楼村东至县华仁家庭农场水稻育秧工厂三期工程建设现场,记者看到,占地约10亩的机械化作业区与育秧大棚已基本竣工。“2023年农场的育秧服务面积达到31400亩,预计今年将增加到5万亩,为此我们将育秧工厂进行了扩建。”该农场负责人邱本仁告诉记者,育秧服务对象既有本县的,也有江西彭泽县和鄱阳县的。

华仁家庭成立于2015年,2018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农场流转土地670亩,一直坚持种植双季稻,另外从事全程农事托管,给农户提供从农资采购到育秧、田管,从水稻收割到烘干、出售的一条龙服务。”邱本仁说,2023年全程农事托管面积达到1.4万亩。

记者了解到,古楼村有9000多亩耕地、7000多亩山场,种植面积超过100亩的种粮大户有13户。该村伯逸家庭农场种粮900多亩,还探索“烟稻轮作”模式,2023年种植烟叶180亩。

科技进田,方能增产增收。龙泉镇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每年定期邀请县科技特派员、“土专家”和“田秀才”以集体授课、实地观摩、田间教学等方式,传授实用农技知识。

“我们围绕化肥减量增效、绿色防控及安全用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稻工厂化育秧、稻油轮作等方面的实用技术推广,去年共举办培训班26场次,培训人数1000余人。还在古楼村和让塘村,建了水稻精准施肥和绿色防控示范片。”龙泉镇农技站站长刘峰介绍。

近年来,龙泉镇不断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力度,全镇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6万亩。同时,大力推进水稻生产设施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用科技赋能农业。该镇4个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去年育秧面积占到全县51.3%。

“2023年全镇水稻种植面积4.2万亩、亩均产量达650公斤;烟叶种植面积3100亩,亩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上。”龙泉镇党委委员凌岚说。

砥砺奋进新征程,实干担当谱新篇。钱大勇表示,未来,龙泉镇将以建设东至南部山区中心镇、省级有影响力的边界镇为目标,全面打响油茶品牌,丰盈东至粮仓,加快推进木制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努力让龙泉成为皖赣边界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冯长福 通讯员 章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