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如何有效化解物业小区矛盾纠纷”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道难题。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辖区共有物业企业31家,住宅小区58家。其中商业小区38家,社区自管小区14家,单位自管小区6家。小区多、人口密度大、治理任务重。为更好地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减少物业纠纷,南七街道积极探索更具针对性的党建引领物业服务融入基层治理体系,聚力研究创新工作模式,取得一定成效。
小区治理“分类做” 物业矛盾“快调处”
“分类做,就是聚焦小区治理标准化推动小区治理分类别建设与探索矛盾纠纷分类化解。”街道工作人员表示,既有住宅小区,督促物业服务规范化;单位自管的住宅小区,督导负责单位服务管理常态化;老旧小区和回迁小区,完善业主自治管理主体。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级别的矛盾,做好小矛盾多调解、大矛盾多协商。“引导做”,回应居民实际需求打造回应型小区。通过项目经理接待日等方式,建立需求清单,坚持面对面、一对一解决问题,践行“事事有答复件件有落实”的承诺。据悉,南七四小区2023年共计开展项目经理接待日工作30余次,企业负责人接待日6次,南七四小区物业开展项目经理接待,就小区绿化管理、车辆管理等日常问题与业主进行沟通交流,每次接待日工作开展现场都有业主到访,现场接待氛围整体较为融洽。
改造车位220个、加装电梯7部! “老旧小区”大变样
世纪新城小区商住面积50700平米,338户,2004年正式入住。2010年后,小区环境每况愈下,部分居民乱搭乱建、乱丢乱扔,物业矛盾、邻里矛盾等交错叠加,一度成为“问题小区”。针对这些现实问题,街道党工委立足实际,积极探索以“党建+”为引领的小区治理机制创新,建立“居委会(社区党委)+业委会+物业”三位一体的小区治理组织架构,打造矛盾调解平台,构建小区内部各方问题共商、困难互帮、利益协调、共促共建的格局。通过有效调动资源,筹资筹物整修小区环境,世纪新城小区相继完成了亮化楼道、路面修整等改造。共铺设沥青路面六千多平方,改造车位220多个,补种绿化树木20余处,增补路灯10余处,升级窨井200个,整修水泥侧石1700余米,加装电梯7部,已将影响和困扰小区多年的顽疾连根拔起。
9个业委会、16个物管会 探索基层治理“合伙人”模式
通过组建业委会,提升物业服务专业化水平,南七街道在摸排研判后,发现辖区符合组建业主委员会及物业管理委员会成立条件的小区有36个,截至目前,已完成今年组建率70%的目标。如何规范化业委会选举组建全过程?街道通过选举监督、程序透明、监管审计这三招来解题。联合公安、纪检监察、信访、城管等部门对候选人资格联审,对小区业主委员会选举进行全程监督。此外,督促业主委员会建立共管账户、落实换届审计等,及时公开小区治理方案、公共收益使用计划等事项,主动接受居民群众监督。街道工作人员介绍道:“截至目前,2023年已成功建立金色名郡、黄山花园、航鑫家苑、盛世名城等9个业主委员会,华润幸福里、欣南嘉园、锅炉厂小区等16个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业委会,可以助力化解基层治理难题,发挥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解决小区“高空抛物”、“停车难”等共性问题,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格局。
下一步,街道将推广协同治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各方力量的统筹强度、各方资源的整合力度和基层党组织的覆盖广度,将在每个社区至少遴选1个已成立党组织的小区建立“红色”小聚场,组建调解队伍,试行“1+3+N”调解流程,组建系统的调解治理联盟。
同时,继续推进新华学府花园等剩余11个小区的业主委员会组建,将现有的成功经验推而广之,对现有的不足矫正、纠偏,继续探索创新自治管理模式,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多元参与共治,努力走出契合小区实际、又可借鉴的基层治理新路子。(徐疆眉 刘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