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枣巷镇
枣巷镇:老有所学,激活老年教育新模式
来源:焦亚男 2024-01-12 16:12:45 责编:李伟 胡明兵 谷京荣

最美不过夕阳红,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结伴走进老年大学,重拾“背上书包上学堂”的乐趣。近年来,凤阳县枣巷镇通过整合资源,积极探索构建老年教育新模式,努力满足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大爷,您的血压没问题,平时注意多休息,多喝水,发现头晕不适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天气寒冷,但是枣巷镇的老年学校却热闹非凡,卫生院的健康服务志愿者们正在开展义诊活动,同时活动还配备了养生操展示等关注老年人健康的暖心环节。

和许多偏远乡镇一样,枣巷镇从前也存在文化娱乐活动不丰富,居民缺少固定的集聚的活动场所等问题。“老年人也有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要重视老年人的精神活动,但之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场地资源紧缺。”该镇宣传委员说。在新镇区建设过程中,枣巷镇加强管理,难题逐渐破解。据了解,该镇有老年学校1个,结合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了资源整合,室内外总面积近2500㎡,周边更是配套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食堂等养老资源全链条服务,着力打造“15分钟老年教育圈”,让农村的老年人也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老年教育,为老年群体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园式老年学校。

“活动场所添置完了,下一步就是配套老年学校里的教育内容,补齐软件短板。”该镇宣传委员说。老年人喜欢什么?想学什么?枣巷镇老年学校秉承“智慧、健康、活力、团结”宗旨,以“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指导,除推出常规的国画、书法、二胡、围棋等课程外,还增加了一些充满地方特色的“专题课程”,同步发展了线上教学,全面推广远程教育,利用现代传媒手段,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远程老年教育网络,更好地满足了时下老年群体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使更多的老年人能够就地、就近接受教育,让有限的老年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老年群体。

老年学校负责人沈兵介绍,目前共开设课程10门,对应班级11个,已为6000余人次提供过课程教学。“凤阳花鼓戏、书画、智能手机应用等课程的人气很高,健康养生类课程也是老年人们的热门选择。”沈兵说。老年教育活动不仅仅在学校里展开,在各村的农家书屋,明清文化、非遗手工、阅读分享等备受欢迎;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定期安排普法宣传、健康防护知识等公益类讲座。

值得一提的是,为他们授课的更是一支“宝藏”教师队伍。他们中有不少人就是本镇居民,有的是退休医生、有的是技术能手,还有老年教育志愿者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家技能”,能为老年群体带去不一样的“精神食粮”。老年学校的明星教师车光响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凤阳县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作品多次入县级展赛,自老年学校开班后,他便报名了滁州市“能者为师”活动,作为教师开始授课,如今55岁的他每周两次来学校教授书法。车光响说,“每次上课,学员们都有进步,看到学员们有了好作品,我也很骄傲。”

“老年人更懂老年人的心理,交流上会比年轻人有耐心,少一点障碍,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我们希望更多有文化有特长的银铃达人能走出家门,以点带面,鼓励更多老年人融入镇里学习或者运用专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枣巷镇党委书记说。(焦亚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