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经开区高刘街道打破就村抓村的惯性模式,因地制宜组建田园党建联盟,将村(居)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优势,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同频共振。2023年,街道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首次接近千万元大关,达到901.49万元,经济强村占比84.6%。
人才联育,打造乡土人才。建立村企常态化沟通反馈机制,精准匹配村居劳动力就业需求与企业用工计划,实现企业发展和村民就业“双赢”,恰恰坚果、新桥都市等企业开展“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宣传讲解电商扶贫相关政策措施,农机维修、果树修剪等实用技术,培养“土专家”等专业实用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共10批1123人次。聘请安徽安泰、中科美菱等19家企业负责人、技术专家担任乡村振兴顾问,帮助乡村发展谋方向、定产业、做规划,解决联建村各类难点热点问题15个,天河村在驻村农技专家指导下,水稻品质持续优化、产量大幅提升。联建村居为乡村振兴顾问高效开展指导服务提供良好条件,推动形成科技人才大展拳脚、大显身手的浓厚氛围,提升顾问自身管理能力。
因地制宜,推动强村富民。重点以“鹅、果、米”三大产业为抓手,选准、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项目。全力推广本地特色农产品“高刘鹅”,与区包联单位及其他企业合作,多措并举发展家禽农副产品,实现增收。建设生态农庄,打造“一季一果”生态果蔬品牌,丰富果蔬品类、扩大种植规模,实现增收约50余万。2020年开始,天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生产与芸和合作生产的生态大米已在京东、徽采、淘宝、金寨扶贫网等线上平台注册销售,线上线下累计实现经营收入200余万元。南仓村与辖区168新桥学校合作开展校外研学农忙体验活动,收割蜜薯约6000余斤,销售农产品4000余斤。
组织联建,推动连片振兴。按照地域相邻、人文相近、优势互补、共谋发展原则,采取先进带后进、富村帮穷村模式。以合肥市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天河村为龙头,组建13个联村党组织,吸纳企业19家,合力推进各村均衡发展。实行党建同商、资源同享、活动同办、成果共享“四同模式”,联盟成员定期提交议题、集中研究协商、上下一体联动,妥善解决联村老人托养、企业用地征迁等问题12个,争取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在13个联建村实施老街改造、生活污水治理、道路拓宽改造等项目6个,完成农村改厕860户,开展联建活动20余场次,共享技术信息350多条。
化零为整,做活土地文章。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建立台账,核实存量,掌握经营状况,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真实准确,通过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将村集体和村民手中闲置土地全部重新整合,从原来的“分散经营”变为“抱团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今年以来,对闲置房产、土地等资产资源,采取承包租赁、有偿转让、入股联营等方式开发利用,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00余万元。柳塘村结合“找回耕地”专项行动,依法收回集体土地资源200余亩,通过公开招标租赁,增加村集体收益20余万元,实现了资产资源的保值增值。出台了《合肥经开区高刘街道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试行办法》,堵塞制度漏洞,扎紧制度“笼子”。(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