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让党的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次次有温度、有力度的惠民服务,让群众安心暖心又放心;一条条增颜值、提气质的实践举措,让精神文化滋养群众心田……这生动的一幕幕是青阳县杜村乡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杜村乡紧紧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要求,聚焦群众需求,整合多方资源,贴合人文特色,在建好用好管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上“做文章”,让群众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在家门口提档升级,为推动乡村振兴汇聚文明实践新动能。
理论宣讲接地气。沟渠堵塞了、路灯不亮了、门口有杂物乱堆乱放……板凳课堂上,村民们畅所欲言,一些“急难愁盼”的问题都能在“板凳课堂”上提出,宣讲员带领村民们展开讨论,积极探讨解决对策。多数问题当场迎刃而解。对于难以解决的疑难杂症,宣讲员们及时拿纸笔记录,回去向村两委及上级部门反馈,并及时跟进进展情况。宣讲时,宣讲人也主动邀请村民为乡村治理“开良方”,针对乡村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乡村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目标。
今年,杜村乡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接地气、有活力、受欢迎的理论宣讲工作方法,创新理论学习宣讲方式,打造了“板凳课堂”微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努力为群众在政策上解“渴”、思想上解“惑”、心理上解“压”、生活上解“难”,让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温度。
志愿服务暖民心。“姐妹们,临近元旦,又刚下完雪,我想组织大家开展到村里独居老人家中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大家有时间吗?”西河村巾帼志愿服务队队长李美丽在群里一声吆喝,大家立马主动报名参加。这也是西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的常态。
西河村“美村美户”的志愿服务品牌成立已有三年多,在全村甚至全县都小有名气,组织开展的志愿者活动已不计其数,跟原先相比,该村整体村容村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志愿者们的活动、上门宣传,也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村民们的一些生活陋习,村民环境卫生意识也提高了,大街小巷、房前屋后、大河小流等等都干净整洁了,并形成了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
移风易俗树新风。“我们村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修订了‘村规民约’并上墙进行了公示,以后大家都按照‘村规民约’及红白理事会章程去办理婚丧嫁娶事宜,可得省下不少钱。”新丰村党组织书记吴银梅在召开完村民代表大会后高兴地说。杜村乡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组织各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11份,将“红白喜事简办、厚养薄葬、抵制高额彩礼”等文明新风理念贯彻始终,指导各村制定移风易俗倡导性标准,让广大群众有规可依。
此外,杜村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统筹乡村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发布“移风易俗”“文明新风”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动员全乡广大党员干部、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志愿者等开展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次,引导干部群众争做文明新风的积极倡导者和自觉实践者,养成文明、节俭、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让移风易俗入脑、入耳、入心。(吴璟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