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获悉,日前省商务厅等10部门联合印发《安徽省县域商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从完善商业设施和业态、发展农村物流共配体系、促进流通企业升级、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等多个方面,为我省未来三年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打造20个以上全国“领跑县”
《方案》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到2025年,打造20个以上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争取60个国家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试点县,全省县域商业建设类型力争达到“增强型”及以上。
如何实现建设目标?我省明确要求,鼓励县城购物中心、大型商超向乡镇延伸服务,布局前置仓、物流仓储等设施,完善家电、家具家装等商品营销、回收和维修网络。
同时,升级改造乡镇商贸中心、大中型超市、集贸市场等,完善冷藏、加工、配送等设施,拓展餐饮、休闲、娱乐等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打造乡镇商业集聚区。以人口聚集的乡镇为重点,推进乡镇集贸市场改造,完善设施设备,传承地域特色和传统习俗。支持供销系统企业推进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
此外,我省还将加强邮政、供销、电商、快递、益农信息社等资源协作,新建升级一批村级连锁商店,改造夫妻店、小卖部等现有商业网点,丰富日用消费品、农资、电商、邮政、快递、金融、涉农信息等多样化服务,实现“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更好满足农村居民就近便利消费和基本生活服务需求。
推动农村物流统仓共配
为解决农村物流寄递费用高等问题,我省要求各地要支持农村邮政、供销、电商、快递、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各类主体开展市场化合作,在整合县域电商快递基础上,搭载日用消费品、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配送服务,推动统仓共配,发展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新模式。
同时,建设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快递物流站点,根据实际需要,完善仓储、分拣、包装、装卸、运输、配送等设施,配备智慧仓储、自动分拣、立体货架、射频识别、新能源配送车、智能取件终端等设施设备,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增强服务能力。
我省还鼓励电商平台、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具备条件的县城,依托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体系,对接本地零散的商超、便利店等,精准匹配周边消费订单需求,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到家服务。
我省鼓励品牌连锁流通企业通过连锁或股权加盟,下沉供应链和新型交易模式做强做大。推动数字应用从销售前端向采购、库存、配送等全过程延伸,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引导标准果蔬周转箱(筐)等物流载具在冷链物流的全程应用,鼓励应用新能源城市配送冷藏车。鼓励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推广冷链云仓、共同配送、零担物流等模式,提高冷链资源综合利用率。
鼓励新能源产品、家政服务下乡
各地要发挥电商平台大数据优势,依法依规开展消费数据分析应用,引导生产厂商为农村市场生产投放更多适销对路的商品。鼓励农村商业企业、零售网点与品牌生产厂商合作,加大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和家具家装等耐用消费品投放,加快农村充换电设施建设,完善售后回收服务网络,促进农村大宗商品消费更新换代。
结合乡镇商业设施改造,引导餐饮、亲子、娱乐、维修等服务业态聚集,促进家政服务向县域下沉。鼓励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依托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旅游集聚区和休闲露营地,打造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家乐、自驾游等精品线路,吸引市民下乡消费。继续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介一批美丽休闲乡村,建设一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优秀农耕文化社会宣传。
电商直播挖掘农村“土特产”
我省将继续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利用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场地和设备等资源,打造一批县域电商直播基地、“村播学院”。鼓励有条件的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拓展O2O体验店、云展会、网货中心、跨境电商等衍生增值服务,推动县域电商形成抱团合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鼓励电商平台、直播团队充分挖掘农村“土特产”资源,为农业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提供产品设计、视频拍摄、文案策划、品牌推广等服务。培育一批“小而美”的农村电商特色品牌,变“流量”为“销量”。引入县域外智力、人力资源,加强区域人员交流学习,提升对返乡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妇女等直播带头人就业创业服务水平。“以工代训”“以赛代训”,激发农村直播电商创业就业热潮。鼓励开展农产品直播带货活动、举办多种形式的农村直播电商大赛,提升农村直播电商营销水平。
我省明确,各市每年培育并推荐不少于1个县域商业“领跑县”。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制度,强化奖惩激励政策。此外,各地要调动企业和群众积极性,鼓励探索创新,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引导作用,宣传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增强典型示范作用,提高县域商业三年行动的社会认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