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要闻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安徽答卷|细竹管变身“财大气粗”国际网红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刘刚 2023-12-05 08:27:22 责编:顾亦飞 喻寒松 张文洲


“这里每台机器每天可以生产近5万根竹吸管,就这样还远远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鸿叶集团副总经理杨德震自豪地告诉记者,目前集团生产的竹吸管已经出口日本、韩国、美国、欧洲、中东等地,订单排至12月底,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网红”产品。

12月3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池州市贵池区的鸿叶集团,在竹吸管生产车间的一间厂房看到45台竹吸管钻孔机器同时运转,一根根经过粗加工的小毛竹,在机器的“千锤百炼”下,不一会儿就“吐”出粗细均匀的竹吸管。

杨德震告诉记者,全球禁塑后,作为塑料吸管的替代品,纸吸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变形,深受用户诟病。于是他们萌生了用竹吸管取代纸吸管的想法。

从2017年开始,鸿叶集团先后聘请4个博士团队,耗资1000多万元研发竹吸管,历经3次失败后,终于在2020年5月成功研制出竹吸管自动化生产设备。竹吸管刚进入试生产阶段,便在第126届广交会上拿下了来自美国等3个国家、共计1000多万美元的订单。

今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未来3年推进“以竹代塑”发展、打开竹产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方向路径。“这也更加坚定我们扩大生产的信心。”杨德震说。

池州生态环境优良,林业尤其是竹业资源丰富,竹吸管、竹签加工量和出口量均居全球领先地位。如今,鸿叶集团在该市拥有毛竹基地3万亩,培育了1.5万户竹农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实现了从“公司+农户”到“公司+基地+农户+小型加工厂”的跨越。

“毛竹变吸管,过去想都不敢想!”在贵池区梅村镇承包1000亩竹林的祝依文说,今年起他承包的竹林每亩可增收500元,按照每年销售100亩竹子计算,每年能多出5万元收入。平时,他还帮助村民运输毛竹,也能挣点外快。

据杨德震介绍,目前鸿叶集团年产各类竹制品5万多吨,带动就业人数3万多人。随着竹制品销量的提升,该公司正逐渐在全国各地寻找加工点,现已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及省内的上千个村形成了直通乡村的原材料供应网络。该集团董事长殷明亮表示,只要毛竹品质过关,集团会优先收购困难群体的毛竹,帮助农户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