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推进社区调解工作 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能力
来源: 北门口社区 2023-11-30 15:05:32 责编: 王霞

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和谐社区,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能力,北门口社区党委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对调解工作的指导精神,充分发挥基层调解工作“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减少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2023年社区党委坚持用“党建+”工作理念推进社区调解工作,截至11月30日,北门口社区专职调解员进行人民调解书面调解22起、口头调解7起,物业管理工作调解39次,参与社区法制宣传14次,业主请上座议事11次。

“党建+阵地”做好阵地搭建

北门口社区面积0.65平方公里,有10个居民小区,237个单元楼,居民4540户,常住人口8871人,辖区商户383户,以80、90年代老旧小区为主,属于老年人、年轻人、原居民租户混住的社区,管理起来比较困难。北门口社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设立社区调解室,有专职调解员参与居民日常诉求,完善调解工作平台和工作程序,调节是基础,预防是重点,及时处理,对已经处理的纠纷建立回访制度措施,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及时有效地消除社区一切不安定隐患因素,使调解工作走上了规范化轨道,提升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做好阵地搭建。

“党建+网格”做强队伍建设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网格化管理是信息化时代与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求。目前北门口社区共有网格7个,将调解融入网格中,整合业主委员会、网格员、楼栋长、党员、志愿者等力量,纳入调解队伍,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宣传、服务、社区网格全覆盖;对辖区单元楼、公共场所开展网格巡查、安全隐患排查、社情民意收集、政策法规宣传等工作,对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重点排查,努力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不定期开展法律讲座、业主培训等,推动群众自治,提升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社区调解新格局。                        

调解员参与社区“业主请上座”活动,探索小区议事、调解新模式

 “党建+议事”促多元化调解

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立足社区治理、服务,自主发现问题,通过居民议事、桂花树议事会平台协商解决邻里周边民生诉求、矛盾诉求;专职调解员参与“业主请上座”活动探索小区议事、调解新模式,同时借助线上+线下“双线提案”机制,征集、梳理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问题9大类165条,采取协商、疏导等多种形式,持续跟踪,为群众提供零距离、低成本、高效率的调解服务,筑牢社区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把“为民服务解难题”落实到“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建+共建”共享共建成果

社区调解作为基层一种重要的解决居民矛盾纠纷的途径,可以有效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社区依托民警警务室,对辖区纠纷类警情等情况,围绕重点人、重点事、重点时期开展集中排查,确保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充分发挥“党建+共建”优势,社区民警在接到矛盾纠纷的警情时,第一时间协同社区调解员、网格员等一起化解矛盾纠纷,共享和谐成果。

北门口社区党委秉持“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调解目标,发挥社区调解员“地熟、人熟、亲熟”的优势,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过程中,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问题,及时把矛盾问题化解,做居民群众生活中的“贴心人”、“和事佬”,把纠纷化解在“家门口”,为和谐社区贡献力量。(北门口社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