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左岸社区的徽商春天小区二次供水和后家山庄小区老旧小区改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两个小区因建设年代久远,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设施不健全,群众改造意愿强烈。为了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左岸社区纪委组织社区居民成立了清廉监督小组,主动转变监督方式,围绕改造过程中群众关切的重点、难点问题,对项目建设开展全程监督。
“嵌入式”监督,居民监督凝聚共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启动以来,为了确保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全程参与,社区聘请热心居民大任改造工程清廉“监督员”,聚焦改造重点环节,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合理确定改造项目,让清廉“监督员”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一方面充分收集居民的意见和诉求,另一方面将大家的建议反馈给施工单位,在改造中架起了沟通桥梁。开展“嵌入式”监督后,居民参与度高了,既监督督促问题解决,又监督落实项目进度,使项目中凝聚居民的共识。
把好“廉洁关”,让工程推进“更阳光”。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惠民工程,必须清廉。左岸社区纪委对整个改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督查过程中,坚持改造前“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同时在改造过程中,畅通廉情渠道,鼓励居民反映举报改造过程中的出现的不廉行为,从而形成社区和居民的监督合力,确保整个改造工程在阳光下运行。
“菜单式”调查,让“问题清单”变“幸福清单”。小区改造前,社区工作人员通过“菜单式”调查,采用“一对一入户”,“居民板凳会议”等方式,多方征集居民的改造意愿,让民意融入老旧小区改造的全过程。通过调查,及时整理出小区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清单,积极对接施工单位找出问题矛盾的成因,“对症下药”,制定合理的改造方案。按照“问题清单”一项一项地解决,让小区改造真正“改”到群众的心坎里,把居民的“问题清单”转变为居民的“幸福清单”。
近年来,左岸社区纪委充分发挥居民监督优势,聚焦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问题,进行“跟踪式”精准监督,充分利用好小微权力监督平台,确保惠民政策落实落地,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