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要闻
安徽出新政“堤防”水土流失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李晓磊 2023-11-20 08:26:50 责编:李晓磊 胡明兵 张文洲

水土流失是生态退化的集中体现,不仅影响生态安全,而且影响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日,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45条具体举措,就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

2025年水土保持率达91.8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态势,但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依然严重,人为水土流失问题依然突出,水土流失防治成效还不稳固,水土保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基础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省水利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说,为持续推进全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明确了近十年水土保持工作的总体目标。

根据相关目标,到2025年,我省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更加完善,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管控,皖西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江淮丘陵区等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及强度稳步降低,水土保持率达到91.80%。到2035年,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全面形成,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皖西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江淮丘陵区等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全省水土保持率达到92.88%,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显著增强。

制定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

在全面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强化水土流失源头防控、加大重点区域预防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等3个方面10条举措。重点是制定安徽省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落实差别化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治理措施;将皖西大别山区、皖南山区等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水土流失敏感脆弱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依法严格管控;以新安江江河源头区、皖西大别山重要水源地等区域为重点,全面实施水土流失预防保护。

在依法严格人为水土流失监管方面,提出完善监管制度和标准、推动水土保持方案联动审批、完善监管机制和方式、强化协同监管和社会监督、强化水土流失防治主体责任落实等5个方面18条举措。我省将运用“遥感监管”+“信用监管”+“重点监管”的监管方式,开展全覆盖、常态化的水土保持监管,全面监控、及时发现、精准判别人为水土流失情况,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建成100条生态清洁小流域

为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实施意见》提出,全面推进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推进坡耕地和水蚀坡林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2个方面7条举措。我省将继续在皖西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江淮丘陵区等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全面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50平方公里以上。“十四五”期间全省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不少于100条。各地要将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以流域水系为单元,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打造整沟、整村、整乡、整县一体化治理样板。

同时,大力推进坡耕地和水蚀坡林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聚焦耕地保护、粮食安全、面源污染防治,在皖西大别山区、皖南山区和江淮丘陵区大力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因地制宜完善田间道路、坡面水系等配套措施,提高建设标准和提升耕地质量;对坡度大于25度、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逐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