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声声响,杂技满眼飞。肘阁抬阁顺街走,旱船犟驴惹人喜……在临泉县长官镇有一个“非遗市集”,除了寻常商品买卖,最显眼的就是众多国家、省、市、县级非遗项目大荟萃,人们在这里能欣赏到最少见、最接地气、最能开眼的“玩意儿”。同时,各类优质商品汇集于此,商品贸易、旅游休闲、集体研学融为一体,“非遗市集”成为悦民、惠民、富民的新型集市,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交响曲。
非遗荟萃迷人眼
每逢周末,长官“非遗市集”早早地就热闹起来,舞龙、舞狮、犟驴、旱船等充满生活气息的非遗项目,在强劲的锣鼓声伴奏下,走上街头,四里八乡的人们听着锣鼓声,纷纷拥进市集,跟着游玩走街的队伍,呼喊着、欢笑着。一些平时就喜爱跳舞的男女瞅个功夫挤进演绎的队伍中一起蹦呀跳呀,熟练的动作、夸张的表情、爽朗的笑声,让整个市集成为笑的海洋。
热场过后,临国家级非遗项目——肘阁抬阁映入人们的眼帘。肘阁采取一人顶一人演、上下配合的表演形式,下面支撑者随着锣鼓和笛、箫、笙等乐器的伴奏跳舞,上面是小孩子扮作神话故事、民间典故里的人物,展示踢腿、翻跟头、甩袖子等动作,配以眼神、表情,可爱之极。抬阁是由多人抬多人演,下面由四人抬起桌子作为演出平台,上面由多位小孩子化妆演出,边走边唱,锣鼓喧天,煞是热闹。
而在杂技广场上,杂技演出吸引了众多年轻群体的目光。杂技演员们或走钢丝、或叠罗汉、或玩杂耍,把杂技艺术新、奇、巧、险的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杂技剧院里,一场由杂技元素和红色文化融为一体的杂技剧正在上演,枪声、炮声与惊险、刺激的杂技动作展现出先烈们为全国解放和人民自由幸福而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让观者受到强烈的精神震撼。
梆剧、唢呐、坠子、大鼓书、火叉火鞭等演绎类非遗项目也悉数出动,为非遗市集平添几分热闹;木雕、蛋雕、面塑、沙书、毛笔制作、葫芦烙画等制作类非遗项目现场进行,让人们惊叹不已、大开眼界;口酥、芥菜、白梅豆、卤猪蹄等饮食类项目集展示、品尝、销售于一身,更是满足了人们的胃口。
刘文昌是肘阁抬阁代表性传承人,前不久受邀参加了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他说:“非遗项目既要走出去扩大影响,也要活起来走入人们的视野,让人们在欣赏肘阁抬阁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据了解,目前临泉县有77项非遗项目,除不可移动的项目外,都是长官“非遗市集”的常客,成为“迷”人眼的重要元素。
研学课程开新窗
……在长官“非遗市集”上,有一处规模大、品种全的十二生肖博物馆,这里陈列着100余套各种造型的十二生肖展品,也是“非遗市集”上重要的研学项目之一。成群结队的青少年学生在周末来到这里,了解传统生肖文化,欣赏各类生肖展品,学习由十二生肖组成的成语故事,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在这里,既能看到由水晶、沙金、翡翠、铜器、陶器等材质做成的系列生肖展品,也能观赏到无锡泥人、黄杨木雕、宜兴紫砂壶、德化白瓷描金等展品。此外,博物馆内还珍藏玉石、陶瓷、金银器、书画、竹木等各类珍品130余套1000余件。
拓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在文创拓印馆内,几十名小学生端坐桌子旁,在老师的指导下,浸纸、敷石、敲击、刷墨、揭纸……一步步做下来,一张完整的生肖拓片就做成了。一件拓片做下来,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耐心、细致,还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
在长官“非遗市集”上,同学生还可以到百步穿杨射箭馆亲身观看或体验流传数千年的骑射技艺。作为中国射箭文化的发源地,杨桥镇诞生了跟楚国名将养由基相关的“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等成语,骑射技术也在临泉延续下来。
在射箭馆,展示人员身披盔甲、手持弓箭、纵马飞奔,然后弯弓搭箭,手松箭离,“嗖”地一声,数十米外正中靶心。精彩的表演赢得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有胆量大的同学跃跃欲试,想亲身体验“百步穿杨”神威。
面塑艺术一直深受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在云艺面塑馆,一群小女生围着面塑师问这问那,时不时用手触摸展示品。当她们看到面塑师把面粉加彩成团后,经过手工搓、揉、切等操作,一会儿就成了造型别致、制作精致、栩栩如生的艺术品时,一个个惊讶得张大了嘴巴。
而另一群女生则走进汉服馆,一边听着汉服的设计理念、面料选择、制作工艺、形制特色等讲解,一边急不可耐地挑选自己心仪的汉服,摆几个造型,拍几张美照,录几段视频,发个朋友圈,一个个美滋滋的。
除此之外,张蕴华烈士纪念馆、杂技剧场、山陕会馆等场馆也是研学活动的打卡地。
“非遗市集”研学活动吸引了周边县市区的目光,界首市、太和县、阜南县及河南省淮滨县、新蔡县等地纷纷组织学生前来研学。今年以来,已累计接待研学学生两万多人,研学项目深受广大师生好评。
特色甄选富一方
非遗项目的“活”与“火”,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每逢市集日,全县的白酒、麻油、蜂蜜、“三粉”、瓜果等优质农产品,牛肉、羊肉、猪蹄等特色美食,紧紧吸引着赶市集的人们。
在非遗市集日,广大游客在欣赏完非遗项目后,纷纷来到特色商品展销台,挑选他们喜爱的商品。文王贡酒的醇美、临泉牛肉的筋道、由基麻油的纯香、“三粉”产品的原汁原味、李老庄猪蹄的卤味十足、金马羊蹄丰富的胶原蛋白等,都是人们的最爱。
特色商品展销也吸引了众多自媒体前来助阵,来自皖北经济技术学校的“皖北助农团”直播团队就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支队伍。在展销柜台前,队员们熟练地支起直播设备,向网民介绍特色商品的特点、口味、营养、食品方法等,引得各个直播间热门非凡,商品一单单被订购,商户心里乐开了花。
据了解, “非遗市集”带动形成了全县牛羊养殖、贸易、加工发展新格局,催生出全省最大的牛羊交易市场、肉牛养殖小区;“非遗市集”带动了生姜、药材、水果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草莓、葡萄、甜叶菊、穿心莲等特色农产品链条式发展;“非遗市集”带动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市集日约有15000人赶文化“大集”,日均交易额可达35万元。仅2023年农历正月初一当天,“非遗市集”人流量就达到18万人次,外地游客约13万人,交易额突破2000万元。2023年以来,长官“非遗市集”吸引零售业、餐饮业、娱乐业商户100余家落户。“非遗市集”强大的“底气”、牛羊产业快速发展的“牛气”,更促进了“非遗市集”的繁荣兴旺。
“非遗市集”“农”味突出、“乡音”浓厚,不仅“圈”住了人气,也“火”出了乡村旅游,在留住“烟火气”的同时,成为悦民惠民富民、推动乡村振兴、劲吹文明新风的文化IP。(赵怀勇 李翊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