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社区开大会,从来没有看到社区干部站着听大家提意见,还边记边鼓励大家多多提意见和想法,看来这次解决问题是真的,我们相信社区能帮我们解决问题。”肥东县包公镇阚集社区村民阚家庆激动地说道。这是11月4日上午阚集社区开展“阚氏说事”现场群众的真实反应。由坐着听群众提想法,到站着鼓励群众抒意见,由“坐”到“站”一个“小”改变,赢得群众“大”信任,这也是阚集社区奋力打造“阚氏说事”议事协商机制,真心汇集民意,真情解决群众难题的生动写照。
“阚氏说事”缘何而来?
缘何“发明”“阚氏说事”工作法?按阚集社区书记崔燕军话说,“主动求变”。他介绍,阚集社区是一个新老结合型社区,居民80%以上是老年人和流动人口,这对社区工作来说,小事多、乱事多、难事多。“为了做好社区工作,我们工作人员都费尽心思,好多人都受过委屈流过眼泪,可是擦干眼泪还得干不是。”
“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以及之前积压的老问题,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之上,正好抓住社区聘任全国首批乡村规划师的契机,汇集多方智慧,主动求变,阚集社区在2023年6月正式提出‘阚氏说事’议事协商机制,收到了很好效果。”崔燕军书记开心地说道。
在“阚氏说事”议事协商基础之上,阚集社区进一步探索建立“六步工作法”。即是提出议题、确定议题、组织协商、分工落实、全程监督、结果运用“六步工作法”,让群众更广泛、更便捷地参与社区事务,使协商过程更加规范有序、科学有效,切实打通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难点”和“堵点”。
社区难题迎刃而解
百姓的事,百姓解决。作为阚集社区“阚氏说事”议事协商机制的成员阚家标介绍说,议事成员来自群众,也服务于群众。
2022年11月,社区合子洪水库清淤工程完工,配套涵闸没有修好,一直存在漏水问题,导致水库蓄水不足,给周边群众生产带来用水困扰。针对这种情况,社区立即与镇直相关部门联系,但由于配套涵闸不属于工程施工范围,涵闸属于工程施工方自行修建,水库清淤工程已由第三方验收合格,现在维修需要社区自行出资。社区经与镇农办协商,准备将此项目列入下一步“最后一公里”项目,但群众因为此次事件已对这个项目失去信任,不愿意将涵闸维护列入计划,至此问题被搁置,陷入僵局。
今年“阚氏说事”议事协商机制建立后,此问题重新进行讨论协商解决。一次、两次、三次……在社区和议事代表、群众们共同商议下,涵闸维修由涉及村居群众部分集资,社区补齐剩余资金,社区雇佣工程队进行维修,群众代表监督施工,用时仅10多天,涵闸漏水问题及相关配套引水工程即完工并通过社区和群众代表验收合格,至此,困扰群众一年多的难题终于圆满解决。
“‘阚氏说事’在调解社区矛盾问题时的作用,更像是缓冲区和润滑剂。有时候问题的解决,需要大家坐在一起,说到一起,达成一致想法。”阚家标说,参与社区工作的这一年多年,通过“阚氏说事”解决的群众难题不胜枚举。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和美社区
“阚氏说事”工作法是我镇为基层社区治理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案。包公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李小龙介绍,“阚氏说事”是基层的社区工作者与群众自治中不断总结梳理的好办法,是社区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果。“社区的事就是群众自己的事,群众参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调节和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对创新社区治理方式有重要意义。”
“群众是社区的主人,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格局的主体,社区也会在群众共同参与下被重新生成与改变。”李小龙期望,通过社区和群众的不断融合与对社区工作的积极探索,打造一个出入相友、疾病相扶、守望相助、大家共享的和美社区。他说:“希望社区每一个群众面对社区真问题的时候有能力管理自己的公共事务,改进自己的生活环境,让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成为社区群众推崇的新风尚。”(杨俊 崔燕军 杜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