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岳西县河图镇把保护古树名木、保护文物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以省级文保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红二十八军第三次重建会议旧址凉亭坳汪胡氏宗祠为宣传重点,组建“大枫树下学党史”红色宣讲团,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以视频+宣讲的方式,不断推动革命传统教育走深走实。每年开展红色免费宣讲百余次、义务解说人次1万余人。
组建宣讲队伍,传承红色基因。河图镇以汪胡氏宗祠旁象征着“消息树”“救命树”“英雄树”的300年大枫树为宣讲队伍命名,充分彰显红色元素,突出宣讲重点。按照政治素养过硬、理论功底深厚、宣讲技能娴熟等基本标准,从党员干部、村干部、身边好人、新乡贤、致富能手等人才中优选宣讲人员,组成既连“天线”又接“地气”的宣讲队伍。以“现场学”与“集中学”结合、“专家授课”与“老队员传帮带”结合等方式培养宣讲骨干,提高队员参与宣讲的积极性,通过录制宣讲视频、进校宣讲、进展馆讲、参加各级红色演讲比赛等活动,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宣讲能力,真正做到把大枫树的红色基因赓续传承下去。截至今年10月,展馆已接待游客8000余人,开展宣讲100余场次。
开展系统研究,丰富红色内涵。通过积极开展革命史料的抢救、征集和研究工作。加强革命历史研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和历史价值,挖掘红色资源、革命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准确把握红二十八军、红二十五军在河图境内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努力将高敬亭、林维先、陈彩林等红色故事转化为生活化视角和网络化表达,为红色宣讲提供更丰富的真实素材。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讲述“大道理”的方式运用到宣讲中,通过互动交融、情景沉浸、案例探究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宣讲实效,让群众听得进、记得住、悟得深。宣讲团对正在实施的皖源、凉亭红色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提议增添红色小品打卡点,把本土红色元素融进去,把红色文化与乡土产业相结合,以红色宣讲带动乡村旅游,打造一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走红军路、吃红军饭、唱红军歌,通过红色旅游促进周边产业经济发展,带动老百姓增收。
创新宣讲形式,形成特色品牌。河图镇坚持创新宣讲形式,把红色故事融入农村风俗、农村文化、农民艺术等,以歌曲、舞蹈、小品、演讲等形式展现出来,把群众从单纯地听党史发展为主动唱党史、跳党史、演党史等,“瞭望枫”“红军商店”“红军学校”“来救星”“十恨”“银河校歌”等一个个生动的红色故事、一曲曲动人的旋律,向群众形象化地传播了红军的精神力量,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积极调动农村文艺人才积极性,挖掘用好乡村文化能人,创作更多农民喜爱的红色文化精品。注重发挥互联网作用,以红为“源”、以红为“煤”、以红为魂,通过录制“讲理论政策、讲红色故事、讲绿色美景”系列视频将红色资源和党性教育活化为可看、可听、可参与的生动教材。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革命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等,吸引更多人成为红色故事讲解者、红色精神传播者,也擦亮更具河图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储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