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以汽车和零部件为主营业务的境内A股上市企业共有5个,全部在包河区。”10月18日下午,合肥市包河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生态沙龙成功举办并引发关注。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加速,合肥市包河区抢先一步,把握机遇,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企业协作配套的集群化发展格局。目前,江汽集团、安凯客车、国轩高科、巨一科技、常青股份5个以汽车和零部件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均位于包河区。
10月10日,安徽省委常委会学习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赴合肥市召开现场办公会,调研省辖市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情况,面对面解决突出问题。省委主要负责人强调,合肥是省会、是窗口,在全省发展大局中举足轻重,要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强化省会担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交出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
据了解,安徽省委、省政府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首位产业”。合肥市紧抓发展窗口期,坚持引育并举、推动产业集聚,全力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之都。目前,合肥市已拥有江淮、安凯等6个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集聚国轩高科、巨一科技等500多个配套企业。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达51.3万辆、同比增长超3倍;预计全年产量有望达80万辆,全产业链产值达3000亿元,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然成为合肥市的当家产业。
作为安徽“第一城区”,包河区如何赋能合肥发挥龙头作用、强化省会担当?新起点,包河区不断自我加压,坚持推动更高层次的高质量发展,力促合肥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之都。
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园区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
本次沙龙活动由合肥市经信局和包河区政府主办,包河区经信局和包河经开区管委会承办,合肥中关村协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协办,旨在通过活动进一步推动主机厂与产业链供应链企业联动,搭建企业沟通桥梁,组织引导企业间深化合作。
在沙龙活动现场,合肥市经信局和包河区经信局对省、市、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政策做了宣讲,对下一步工作思路进行了介绍。奇瑞智能汽车科技(合肥)有限公司、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巨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星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域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肥思卡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分享了产业前沿态势,展示了企业技术创新成果。
作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产业先行区,包河区近年来瞄准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抢先布局、多措并举,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搭建产业服务平台、打造产业集聚园区,已形成优质企业集聚、产业配套完善、核⼼技术突破、应用示范推广的发展格局。
立足汽车产业基础优势,包河区成立产业链专班,组建省外招商小分队,积极“走出去”招商。2021年以来,包河区新招引落户企业近70个,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50个,主导产业总规模近140亿元,吸纳就业⼈数超10000⼈,研发⼈员占⽐17%。为壮大产业集群,包河区修订包河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
活动互动环节,多家供应链企业主动营销,纷纷向主机厂推介自己,并针对产业发展提出思考和建议。
“作为一个创业型企业,特别感谢政府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和大企业交流合作有了机会。”合肥工匠派新能源电动跑车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充分感受到包河的诚意。”迈格钠磁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通过包河区积极“双招双引”,永磁创谷项目已确定落地包河经开区,目前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企业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据包河区经信局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局配合市经信部门举办了合肥市产业融合对接会之“链通包河”等多场活动,建立了“首席推介官”工作机制,帮助链上企业链接资源、拓展市场,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生态。目前累计服务80多个企业,10个企业与江淮汽车、蔚来汽车、奇瑞汽车等主机厂达成合作协议。
“包河区还将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深入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融合,精准对接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促进产业链重点企业、产业研究机构、政府行业部门等多方资源联动,为合肥市打造城市新能源汽车规模最大、知名品牌最多、车型覆盖最全的新能源汽车之都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贡献‘包河力量’。”包河区副区长霍锦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