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阜阳市颍东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践行“六尺巷工作法”,积极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攻坚工作,将上级决策部署在基层“最后一公里”落细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近期,笔者通过走访颍东区杨楼孜镇了解到,该镇以“琐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目标,织密纵横全覆盖的源头防控、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组织网络,优化“一支队伍”,搭建“三级平台”,重点排查“三大矛盾”,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0余件,夯实了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的基层基础。
锤炼一支队伍,增强调解力量。依托镇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统筹协调综治、信访、司法、公安等基层资源,引入派出所“江淮义警”、红管家等社会力量,组建调解专家库,构建以“人民调解员”“五老人员”“法律明白人”“红管家”为主,其他社会调解力量为辅的“4+X”调解队伍,共计80人。
分类组织开展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队伍培训,累计培训36期、321人次,切实提升专业化、法治化水平。大力推进诉调治理和访前治理,积极推动优秀专业调解员参与信访重点疑难案件“揭榜挂帅”工作,2023年已攻坚化解10件重点信访案件。
搭建三级平台,提升调解实效。推深做实“党建+信访”工作机制,形成镇党委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业务指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调解格局。着力打造镇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村级“红管家”理事会、书记说事室、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民间调解组织,村民组微调解、微服务、微治理组织,推动镇、村、组三级平台联动。
根据行业领域、专业特长、从业年限、化解经验等将调解员进行分类,建立镇、村、组三级调解员信息库120人,镇级根据化解重大矛盾纠纷需要,打破地域限制,从信息库统一调配使用,发挥最大效能,择优开展听证、评议、调解等工作。
构建一套机制,促进调解规范。在信访矛盾纠纷调解实际工作中,实行清单式管理、跟踪式督办、闭环式处置三项机制,对三级平台排查掌握的矛盾纠纷定期汇总,建立《矛盾纠纷问题交办责任清单》,将交办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及责任人,明确化解措施、化解时限,采取“单周讲评、双周调度”工作模式,将未化解矛盾纠纷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按期研判,有针对性提前做好各项调处及维稳工作,紧盯终端见效。
对已经化解的矛盾纠纷,按照“谁办理、谁负责,谁调解、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回访制度,跟踪监督当事人履约,防止发生反弹、矛盾激化和上行。并创新探索“信访+红管家”、“揭榜挂帅+赛马+奖惩+源头预防”等工作机制,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强化三项保障,推动调解持续。强化资金保障。镇级统筹整合分散于部门的调解工作经费集中用于人民调解、专业行业调解、微调解等日常工作开展,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资金保障为主,社会捐赠、集体经济发展收益为辅助的基层调解员经费保障机制。强化日常激励。加强优秀调解员的选树,结合实际开展表彰。累计评选出“红管家金牌调解员”24名,“最美红管家”64名。
培养职业荣誉感。加大对调解典型案例和调解员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努力营造人人了解调解、人人参与调解、人人支持调解,调解员被肯定、受尊重的良好氛围。累计宣传报道优秀“红管家”35人,评选出杨楼好人16人、区级颍东好人1人。(郭宝 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