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魅力乡镇要闻
深秋时节访铁佛
来源:冯长福 2023-10-11 16:28:20 责编:胡明兵 谷京荣 实习编辑 田涛

地处濉溪县西南部的铁佛镇,是淮北平原有名的产粮大镇,也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

深秋时节,玉米、大豆迎来收获季。记者在该镇邹楼、卧龙、店孜等村走访时看到,到处是收割、晾晒、存储玉米的忙碌场景。

“铁佛是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辖26个村,耕地面积26.5万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盛产小麦、大豆、玉米、西瓜等农产品。”铁佛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王其圣告诉记者,今年全镇种植玉米22万亩、大豆3.8万亩,还有7000亩高粱等作物。

“从单产看,玉米普遍在1300斤左右,大豆在360斤左右,高粱在800斤左右,又是个丰收年。”王其圣话语中透着自豪。

除了粮食生产有名气,铁佛镇的历史遗存较多、文化底蕴深厚。据了解,铁佛镇北原有一唐代古寺,寺内大雄宝殿有三尊佛像,中间最大的一尊用铁铸成,寺以铁佛像而得名铁佛寺。铁佛寺所在的村因此就叫铁佛村,再延伸开来,就有了铁佛镇。

该镇邹楼村有棵东汉时期的古银杏树,距今已有1800年之久,是皖北地区古银杏树中生存最久的一株。古城村的汉墓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隋唐大运河故道,当地人称为隋堤,穿过该镇境内,店孜村、铁佛村、道口村均位于隋堤上。

良田沃野,丰收之基。“历史上就重视水利兴修,这几年又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这是铁佛镇抓好粮食生产的底气所在。”王其圣说,去看看卧龙人民公社展示馆吧。

卧龙人民公社展示馆位于铁佛镇卧龙村张大庄自然村。一排低矮的主建筑,两侧各有一座小厢房,均为青砖小瓦,看上去特别朴素低调。时值深秋,院子里落叶满地,好像要把历史氛围搞得浓重一些。

该馆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于2020年9月在原址重建并对外开放。设有四个展区,还原了当年卧龙人民公社的景况,介绍了人民公社的历史变迁,展出刘少奇同志视察卧龙人民公社时的珍贵历史图片和相关文献资料。

据文献记载,卧龙人民公社成立于1958年9月1日。1958年10月16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同志亲临卧龙人民公社视察,高度赞扬卧龙湖地区河网化改造工程。

历时26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段别样的历史,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经历的一次曲折。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会议上,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要求全国各地尽快将小社并大社,转为人民公社。

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1984年底完成建立乡政府工作。到1984年底,已有99%以上的农村人民公社完成了政社分开工作,建立了9.1万个乡(镇)政府,并建立了92.6万个村民委员会。

建馆布展,标注历史。而不忘历史,方能珍惜现在,开创未来。

“这个展示馆与不远处的古银杏树,以及周边的田园风光、皖北风情,构成了一道靓丽的乡村风景线。”卧龙村党总支书记任元说,每到节假日,前来感受乡村魅力、品味田园风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冯长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