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3日是第34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共同打造有韧性的未来” ,强调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同的灾害风险治理模式,保护好灾害脆弱群体,加强防灾减灾中的韧性建设。10月9日,从合肥经开区了解到,连日来,该区全面开展国际减灾日宣教工作,并谋划提升应急救援指挥机制建设工作。
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1987年12月,联合国确定20世纪90年代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减轻自然灾害是指减轻由潜在的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对社会及环境影响的程度,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社会和经济结构在灾害中受到的破坏得以减轻到最低程度。1989年,联合国大会定于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2009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日期改为每年10月13日,简称“国际减灾日”。
根据计划,合肥经开区应急和城管部门紧紧围绕“共同打造有韧性的未来”这一主题,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各项活动,创新灾害事故风险防范宣传教育机制,丰富内容和形式,增强全民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素养,充分调动和激发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城乡居民群众等积极性,努力构建多元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新格局。
该区应急城管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台风路径、强度不确定性较大,防汛防台防地质灾害形势依然严峻;大风、雷电等强对流天气仍然多发,冷空气活动逐渐加强,森林火灾风险高。对此,防灾减灾部门将进一步完善预防措施,落实临灾预警“叫应”机制。为此,该区正在谋划提升灾害事故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工作机制,广泛依靠和发动群众参与,提高全社会灾害风险意识和能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肖莹 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