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和乡村治理的主人翁意识,淮北市杜集区以乡村振兴积分超市建设为抓手,将环境改善、村务管理、新风倡树等事项,赋值量化,打分考核,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振奋精神,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金秋时节,走进杜集区朔里镇段庄村,村道两侧绿树成荫,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大槐树下,几位老人围坐石桌,闲叙家常;“小板凳课堂”里,孩子们在志愿者辅导下,安静地画着画儿……一派祥和温馨。
“帮我看看,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我家积分多少?”来到村里的“积分超市兑换”点,村民朱凯问村干部刘梦。查阅“乡村振兴积分管理考核评分表”后,刘梦告诉朱凯:“一季度7.5分,二季度也是7.5分,您可兑换价值15元生活用品。”
据了解,去年9月以来,段庄村探索乡村振兴积分制管理模式,根据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公益活动、家庭美德等内容,以6个基本积分项目、5个加分项目和8个减分项目作为考核标准,建立“一户一积分”的积分台账,1个积分对应1元钱。
段庄村辖5个村民小组,共有468户,常住人口1845人。“村里成立5个积分采集小组,每季度考核一次,村积分评定小组对积分结果进行公示,确保积分管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刘梦介绍,通过与村内便利店、水果店等进行沟通,设立了4个“积分超市兑换”点,村民可根据获得的积分劵就近兑换相应商品;年度内积分实行累积使用,年底清零,次年重新积分。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作为乡村治理模式的一种创新,小小积分将村民组织起来,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段庄村党支部书记丁杰表示,自开展积分制评比以来,段庄村民积极参与村庄环境改善,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弘扬文明新风,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杜集区辖三镇、两街道和一个开发区,共有42个村(社区),目前已有12个村(社区)开展了乡村振兴超市积分制管理工作。”杜集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局长王海芳告诉记者,各村因地制宜,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制订《乡村振兴超市积分管理办法》和《乡村振兴超市积分管理考核评分标准》,通过细化积分项目,完善以户为单位的加减分管理制度,致力打造“积分制”淮北样板。
多渠道筹集运营资金
在乡村治理中实行积分制,难点在可持续运营,重点要解决好钱从哪来的问题。
记者在杜集区了解到,这里大多数村采取三个办法,来筹集运营资金。一是争取上级文明创建奖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奖励等;二是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拿出一部分;三是引导本地企业、乡贤和社会组织出资支持。杜集区财政每年拿出100多万元,对部分工作扎实、业绩突出的“积分超市”进行奖励。
“去年,我们村通过厂房租赁、村企合作、规模种植等形式,集体经济收入达155万元。村两委决定从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每年最低安排8万至10万元,用于乡村振兴积分超市运营,这也是集体经济反哺村庄的好途径。”丁杰说,今年以来,段庄村用于积分超市的资金已超过6.5万元。
在杜集区石台镇梧桐村,记者看到该村乡村振兴积分超市设在村委会办公楼的一楼,有专人管理,超市内物品摆放整齐,有日用百货、粮油食品等60多个种类。
“积分超市的资金及物资主要由财政补贴、村集体自筹、企业和社会捐赠三部分组成。”梧桐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陈晓光介绍,截至今年8月,在超市兑换物品的村民已达900余人次,兑换物品总价值6万余元。
多渠道筹集资金,多途径选择场地。杜集区鼓励有条件的村利用村部办公用房或村集体闲置用房,专门建设乡村振兴超市,达到“八有”标准:有场地、有牌子、有货架、有物品、有制度、有台账、有标价、有人员。
8月28日上午,该区矿山集街道南山村“乡村振兴超市”门前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该村召开2023年第二季度“美家美院清洁家庭示范户”表彰会,共表彰市级“美家美院清洁家庭示范户”8户,村级“美家美院清洁家庭示范户”12户。
“村里的‘劳动美公益超市’从2019年创办以来,一直在村部一楼,面积较小。每到积分兑换日,村民都感到拥挤。”南山村党总支书记石博告诉记者,经与矿山集街道办协商后,就从村部迁到了汉文化博物馆,并更名为“南山村乡村振兴超市”。
“超市里开辟本地特色农产品专柜,在履行积分兑换职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外营业的功能。”石博告诉记者,“积分兑换+对外零售”一举两得,方便村民和游客的同时,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
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小积分”汇聚乡村治理新动能,撬动了乡村治理大提升。
作为段庄村“乡村振兴示范户”的代表,张兰领到积分券后,到村里的“积分兑换超市”点,兑换了所需的生活物品。有了积分考评激励,张兰的干劲更足了,每天都把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净整洁,小院内外鲜花常开。
她还带动身边的人积极参与村庄环境提升和村规民约宣传,今年被评为“淮北市美家美院清洁家庭示范户”。“自从积分制推行以来,我们村的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不仅自己住着舒心,获取的‘小积分’还可以兑换生活用品,多好啊!”张兰说。
在“南山村乡村振兴超市”,货架上50余种生活用品和农副产品吸引了不少村民和游客前来兑换物品、购买土特产品。在“超市会员积分明细表”上记者看到,村民张然获得今年第三季度加分1000分。“张然自愿拆了家里的石头房子,让给项目部修路。按照村里制订的积分管理办法,他获得了加分。”石博介绍。
5月下旬,南山村下圩中心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施工单位在修筑沥青道路时,发现张然家的三间石头房子恰好堵在路口。村干部上门和他协商后,张然很快就将石头房子拆除了。在张然带动下,其他村民也无偿让出了自家门口的部分土地,用于道路建设。
“乡村振兴积分制工作的开展,有效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南山村共发放65638分,兑换55863分。”石博表示。
乡村振兴积分超市设立以来,梧桐村结合“最美庭院”示范户评选、“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公益活动参与、带头创业致富等,扩大积分覆盖范围,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建设美好家园、弘扬文明新风的积极性。
“今年以来,朔里镇段庄村、矿山集街道南山村、高岳街道任庄村、石台镇梧桐村、段园镇袁庄村,陆续开展了乡村振兴示范户、美家美院清洁家庭示范户等先进表彰大会,以此推动形成家家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王海芳表示。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是中国乡村百姓共同的生活向往与追求。在杜集区,通过“积分制”引领,广大村民参与环境整治、乡村建设、文明实践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大多数村庄都环境优美、庭院洁净、邻里和睦、新风荡漾。
“看到成效,我们也看到积分超市覆盖面不广等不足。”王海芳表示,将结合和美乡村建设,在建立多元投入保障机制上下功夫,力促“积分超市”提质扩面。(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冯长福 通讯员 赵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