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安徽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制造业信贷投放,特别是加大对制造业重点项目的中长期金融支持,推动全省制造业贷款、先进制造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显著增长,逐步实现制造业贷款占比与制造业GDP贡献度基本匹配。
“至8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10335亿元,新增制造业贷款1833亿元,较年初增长近四分之一,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近10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14%。”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王毅说,聚焦安徽十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内高新技术企业等重点领域融资需求,明确制造业信贷年度目标,健全定期分析、评价、通报、调度机制,持续传导压力。同时,注重健全政策框架,开展科技金融特色机构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构建“科创金融服务中心(事业部)+特色机构+专业团队”专业化组织架构。至8月末,全省已设立总行(公司)级科创中心、科技(特色)支行等特色机构70个。
在优化金融服务方面,围绕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创平台搭建、科创孵化服务、安徽自贸区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推广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无还本续贷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动“贷投批量联动”试点扩面增效。至8月末,“贷投批量联动”已为全省269家初创期科创企业提供“股权+债权”组合资金支持50多亿元。同时,围绕安徽打造十大新兴产业金融要求,推行新兴产业链“主办银行”制度,建立“一行一链多企”批量化对接机制;联动集团金融资源,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全周期、全链条、全业态”综合化金融服务;构建“政府+企业+保险”风险管理共同体,为长鑫存储、维信诺、晶合集成等链属企业提供风险解决方案,累计承保集成电路企业175家,提供风险保障超过3800亿元。
为了优化信贷结构,安徽紧盯大力发展的“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等重点产业,加大产业链“卡脖子”技术以及重大科研攻关的资金投入,努力在存量贷款中向先进制造业腾挪更多信贷资源,在增量分配中赋予先进制造业更高比重。至8月末,全省高技术制造业贷款占比突破20%,新增贷款占比超过30%。对进入稳定期的先进制造业企业,鼓励探索发放10年以上的长期贷款,构建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新型银企合作关系。至8月末,全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4849亿元,较年初增加1298亿元,同比增长37%。合理提高制造业的信用贷款比例,对于经营正常的成长型先进制造业企业,丰富合格抵质押品种类,创新担保和融资方式,适当倾斜授信额度。对信用良好的企业,适当降低承兑汇票保证金比例。至8月末,全省制造业信用贷款3382亿元,较年初增加773亿元,同比增长30%。
此外,安徽还推动健全制造业贷款利率管理机制,加强利率自律和成本管理,注重降低制造业企业贷款成本。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采取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优惠、制定差异化利率定价权限等措施,积极向制造业企业合理让利,减轻融资压力。深入开展不法贷款中介等专项治理,规范融资各环节收费和管理,促进制造业贷款利率持续下降,1-8月累计发放贷款利率3.37%,同比下降1.84个百分点。积极推动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服务,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拉长至3年,进一步稳定企业的融资预期,降低频繁倒贷成本和断贷顾虑。引导保险机构完善费率调节机制,降低优质制造业企业保险费率,简化承保手续,提高保险理赔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