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清晨,巢湖岸畔的肥东县长临河古镇醒了。退捕渔民李业炳跨上电动自行车,出小区,经老街牌楼,过回龙庵桥,向西,上环湖大道。
他放眼望去,南边,烟波浩渺的巢湖水面上,船影点点,湖心岛姥山、湖岸四顶山,清晰可见。北边,罗家疃古村落,一排排粉墙黛瓦建筑,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错落有致,简静清洁。数月前,村头阡陌田畴,金灿灿一片,翻卷着油菜花海,吸引无数合肥市民前来打卡。
转眼间,李业炳到一处大堤边,停车,这是他的工作岗位,管理十八联圩生态湿地公园的进出车辆。俯瞰大堤下数百亩湖滩,两三年间就建成了一处新的生态湿地公园,园内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大片摇曳的荷叶间,朵朵粉红色荷花,亭亭玉立,染绿在水中央。
他在湿地公园远处的巢湖水面上,打渔50年,那儿是他眷念的地方。
2020年1月1日,巢湖禁捕。这年8月的一天,按照要求,李业炳父子四人,把家里3艘渔船、2艘快艇,开到肥西县三河船厂,上交,等待破碎。他们望着与全家风风雨雨、相依为命的渔船、快艇,心中万般不舍。当他们转身时,脚步沉重,对今后的生活,满心忧虑,不知所措。
也难怪,他们会对失去渔船、快艇的不舍,巢湖、渔船是他们全家生存的保障。李业炳20岁那年,一张大盆,一片虾扒子,下巢湖拉虾,开始捕鱼生涯,半夜起身,天黑到家,拉到七八斤虾子,运气好,拉上十几斤,一天能挣五元钱,就非常开心。在一桨一划的劳作中,三个儿子相继落地。1989年他40岁,大儿子19岁,他用20年积累的1500元,欠债1500元,咬咬牙!花3000元,购置了全家第一艘20吨位的水泥渔船。
渔船拉虾,动力强,速度快,船后能拖10到12片虾扒,效益大增。父子俩玩命两年,还清欠债。
大儿子李进结婚那年,他们家投资9000元,购置了一艘50吨位的大渔船,随后几年,不仅又购置了一艘30吨位渔船、一艘维修船,还买了两艘快艇。李业炳家成了施口村的渔业大户。
为维持巢湖可持续渔业生产,巢湖管理部门,实行定期禁捕、开湖。
7月,夏日炎炎,9月,秋风和畅,分别是虾子开湖的日子,李业炳全家像过节一样开心。每艘渔船拖上10到12个虾扒,开湖首日,能拉到1000-2000多斤白米湖虾。那些年,一斤湖虾,价格在2-3元。
8月,毛草鱼开湖。李业炳父子每两条渔船,拖一条大网,自家四人忙不过来,又雇请两个劳力,开船,倒鱼,运输,分工协作,开湖第一天,捕捞上万斤毛草鱼,他们以每斤1-1.2元价格,卖给无为蟹农喂螃蟹,剩下部分晒干,以每斤2元出手。
10月至春节期间,大鱼开湖。大鱼指白丝、青鱼、草鱼、鲫鱼等。拉大鱼需用丝网,丝网分单层网、三层网,网眼大小分7-8公分、10公分,多大网眼丝网,张多大的鱼。这会儿,在巢湖辽阔的湖面上,他们家的两条快艇大显身手,开湖头天,能捕获各类大鱼上千斤。鱼类不同,身价各异,白丝鱼最贵,每斤四五元。
无论是虾子、毛草鱼开湖,还是大鱼开湖,规律相同,除首日拉得多,以后均为逐日减少。虾子、毛草鱼开湖,前后作业20来天。大鱼开湖,除能连续作业好几个月,劳动强度也低一些,碰到湖面上风平浪静时,他们的心情自然也会轻松许多。
说到全家渔业收益,李业炳满脸是笑,说,那肯定比外出打工强,人也自由,四个小家庭,每家一年进账十来万是有的。捕鱼,让李业炳全家过上了殷实的生活。
李业炳说,退捕上岸后,镇政府为帮助他们重新就业,花费不少功夫,联系许多单位到镇里,对退捕渔民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对参训人员不仅不收培训费用,而且每人每天还能领到几十元报酬。
最让退捕渔民心里踏实的,一是住房,二是补偿款。为保护、修复巢湖生态环境,施口村退居拆迁后,李业炳全家在长临河古镇所在地,分配了七套新房,其中105平方米3套,90平方米4套,每个儿子家两套,李业炳夫妇住上了一套105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大房子。他们家的渔船、快艇送达肥西县三河船厂后,第二个月每艘渔船28万元、每条快艇5000元补偿款,如数打到他们账上。
李业炳最舒心的,是三个儿子退捕上岸后,分别先后重新找到就业岗位。二儿子李强有修理机械的技术,最先在肥东县工业园一家企业找到工作,薪酬六七千元。三儿子李胜开出租车,收入也行。大儿子李进在社区物业工管部上班,协调居民水管、电路、灯具等项后勤保障业务,同时联络保洁事务,工资3400元。
李业炳的三个儿媳妇,全被安置在社区物业上班,除有一份固定工资,每人每年还享受居家就业补助金2000元。另外,二儿媳在十八联圩生态湿地公园值班半天,也能领到一份报酬。
李业炳每天到十八联圩生态湿地公园值班半天,加上担任过村干部等项补贴,每月有2000多元报酬。李业炳说,在长临河镇旅游是支柱产业,退捕渔民上岸后,绝大多数人吃上了旅游饭,只要人不懒,到处都是工作岗位。他的老伴跟他吵,想出来参加园林绿化工作,他不同意,说,这么大岁数了,在家歇歇不好吗?一辈子还嫌没累够呀?老伴晓得老家伙心疼她。
看到儿子们的三个小家庭,家家买了小汽车,日子红红火火,芝麻开花节节高,心里自然像吃了蜜一样甜。他说,真没想到,我们这辈子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自来水,煤气灶,淋浴,想想,跟做梦似的。
李业炳还有个兼职,作为退捕上岸渔民,接受过不少中外媒体的采访。面对记者,他回忆过去每次巢湖发大水,沿湖农民遭灾受难的惨景,现在国家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退居还湖,进行生态湿地建设,十八联圩除了具备蓄洪功能,还为净化巢湖水质提供服务,这个环境优美、面积达27.6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公园,已初步建成。顺着他指点的地方看去,芦苇青青,荷花映红,水波荡漾,百鸟飞翔。合肥市最大的生态湿地公园,将是市民休闲打卡的好地方。
在值班道口,记者遇见了74岁的李业炳,大个,脸色黝黑,健壮,也健谈。他曾担任过施口村主任、村支书。说到昔日父子在巢湖捕鱼的时光,满脸生辉,眉宇间全是自豪。谈到退捕上岸后的生活,面部神采飞扬,肢体语言,也全是开心,幸福满足。
长临河古镇,悬挂在清澈的山水之中,宛若一幅水墨画卷,湿润千年。李业炳感觉长临河镇就是个大花园,每天自己能在绿水青山的美景中上班,很幸福,他编了首顺中溜:“柴米油盐酱醋茶,平淡日子过年华。三餐不愁柴和米,早看日出晚观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