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举措”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来源: 安徽日报党媒云 2023-09-15 15:22:57 责编: 余蕾

义井镇立足农村党员实际,切实将党性教育融入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日常,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线,紧贴党员教育培训需求,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丰富学习内容载体,不断提升党员队伍思想素质能力,以高质量党员教育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微信图片_20230913110443

党员教育抓“常”,创新学习方法。针对党员实际需求,组织开展各类学习教育。一是基本理论坚持学。发放《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调查研究论述摘编》、《论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多类主题教育书籍,严格要求各党支部开展学习,确保学习在基层走深走实。二是“三会一课”经常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常态化组织学习,积极探索“主题党日+”、“红色观影”、“专题党课”、“心得交流”、“党史竞赛”等模式,以互动式、体验式、引领式等形式开展组织生活、党课,提升活动趣味性,激发增强党员参与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三是线上灵活自主学。定期推送网上学习“套餐”,发布上级文件精神、党建工作最新动态、典型案例和先进做法等信息,用活“网络课堂”,把学习教育融合到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今年以来,流动党员微信群已推送学习材料80余篇,支部学习群分享学习200余次。

党员管理抓“细”,完善制度体系。细化党员教育分类,突出“精准滴灌”。坚持因需施教、因类施教、因时施教,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教育。一是建立“一人一档”。每季度结合流动党员微信群组织对流出党员进行一次排查摸底,全面动态掌握全镇214名流动党员的流出时间、流动地点、联系方式、就业状况等基本情况信息,做到底数清、数据新、资料实、去向明。二是开展党员分类管理。根据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和所从事行业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采取年轻党员“岗位式”、流动党员“动态式”、退休党员“参与式”、困难党员“关爱式”的分类管理模式,有效解决农村党员管理难实际问题。三是落实党内关心关爱制度。在每年“七一”、国庆、春节等节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困难党员、老党员送去党组织的温暖,增强党员荣誉感、归属感和使命感,2023年“七一”期间共走访慰问95名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

党员引导抓“实”,发挥模范作用。积极促动党员真抓实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积极建言献策。在主题党日中加入研讨环节,组织党员就村庄发展、推进重点工作等献言献策,投身乡村治理。今年以来,各级党组织共开展主题党日活动300余次,参与党员5000余人次。二是开展志愿服务。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建立“镇—村—网格”三级志愿服务体系,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15支,开展环境治理、矛盾调解、普法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切实增强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选树先进典型。在全镇范围内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挖掘出党员先进事迹,通过安徽日报客户端、“义结天下 井然人家”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双好”工程宣传报道,在党员中形成“争当先锋、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四是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结合“长丰县实施归雁工程,吸引‘能人’返乡”活动,持续开展“返乡人才座谈会”活动,如曹店村7月开展针对流动党员的座谈会,对有返乡创业就业意向的流动党员持续做好跟踪对接,鼓励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家乡群众增收致富。为失业在家但外出意愿强烈的党员积极提供就业信息,帮助解决就业问题,切实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幸福感。(陶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