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对标新形势下党员教育要求,以提高党性、提升素质为重点,通过整合时间、不拘形式、分类管理三措并举,积极探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新举措,不断构建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立体式”矩阵,推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质增效,全力锻造基层一线的坚强党员队伍,助力独山乡村振兴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整合时间“点”。该镇紧扣党员学习需求,把党员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抓好经常性学习机会。督促各基层党组织落实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基本制度,建立组织生活学习推荐清单制度,每月下发推荐学习内容,采取集中学、自主学、研讨学、互动学等方式,加强党员理论知识储备。把握关键教育时间节点。依托红色阵地,采取“理论课堂+教学基地+实践活动”的模式,在清明、“七一”、国庆等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组织支部党员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明祭扫烈士陵园等活动50余次,让全镇党员“沉浸式”倾听红色故事,感受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历程,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干事热情。
延伸形式“线”。该镇着力延伸课堂矩阵,让党员教育冒热气、聚人气、有底气、接地气。将课堂延伸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板凳会,组建理论、法治、文明等各类宣讲队伍,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家风宣讲、廉洁文化建设等主题宣讲400余场,覆盖党员群众3.6万人。“实践课堂”见行动。每年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活动,各村党组织书记围绕党建促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等上台谈做法、论想法、明办法,在对标比武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断寻找差距短板,形成“头雁”先飞先学、“群雁”跟飞齐飞的基层党建新局面。
分类覆盖“面”。该镇找准党员教育学习“需求点”,分别组织实施党员集中学习培训工作。针对农民党员,将党课地点搬到庭院大坝、田间地头,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组织开展广场舞大赛、送戏下乡等活动44次,把“有感情有温度”的文艺作品送到农村党员的“家门口”;针对老党员,鼓励其发挥政治站位高、工作经验足、群众基础优等优势,发挥“传、帮、带”作用,宣传政策法规,传授经验教训,现身说法、发挥余热;针对非公企业党员,积极开展联合主题党日、共享党课等活动,破解支部党员数量少、组织生活难开展的难题。广泛开展乡村振兴、法律宣传、交通安全等志愿服务100余次,在文明实践课堂中得真知。(裕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