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设主席台,不在会议室,大家拿着板凳坐一起,大事小事一起议......在高刘街道,“板凳会”逐渐成为党群议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年来,合肥经开区高刘街道紧盯民情实际,“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思路,以党建引领中心工作为抓手,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切口,利用“板凳会”把准群众工作的“脉搏”,用“小板凳”撬动“大治理”,让“民声”落地有声。
汇聚民意,搭起群众“连心桥”。一圈小板凳,没有主席台、没有讲话稿,街道、村(居)干部和群众围坐一团,听民声、问民计,共同探讨、解决群众实际难题。结合基层特色,合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人大代表工作室等场所,打造“党建会客厅”、“板凳会”等居民说事平台,建立“民情微信群”,公布“说事热线”,形成居民固定时间“说”与随时随地“说”、“线下说”与“线上说”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畅通民意表达。围绕乡村建设、各项政策、移风易俗、反电信诈骗等方面畅所欲言,村(居)两委“零距离”倾听诉求,搜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架起百姓“连心桥”,当好民意“传声筒”。2023年以来,高刘街道共组织召开板凳会40余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0余条。
精准把脉,打通基层“症结点”。“小区里车在地面跑,小朋友也在路上走”“地面电动车没有充电的地方,我们没办法就回家拉线充电很不安全”群众们你一言我一语将小区里目前存在的问题,一一说出来,发表着他们的意见。宝教寺居委会两委、物业工作人员耐心听取群众需求、建议和问题,联合启航北苑业主代表多次协商,建设非机动车停车棚、增设反光锥、设立引导标牌,解决小区人车不分流问题,有效引导600余辆机动车停放地下车库,400余辆非机动车规范停放电动车棚。“小板凳”会议的召开拉近了干群关系,以这种“接地气”的方法服务群众,让“小板凳”贴近民生“零距离”。截至目前,解决民生问题40余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
灵活创新,传递党的“好声音”。针对辖区实际情况,高刘街道紧贴实际,充分发挥“小板凳”在党的政策、法制宣传、民情收集方面的前沿阵地作用,将“官话”变“白话”,将“文件语”变“家常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惠民政策、反诈骗、防溺水、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一一为群众讲解,不仅解决了场地局限的问题,更消除了台上台下、党员群众的距离感。“在板凳上了解如何防范电信诈骗、了解居民医保养老政策,在唠嗑的过程中就掌握了最全的‘一线’知识……”老党员刘胜说道。
用“板凳会”代替“会议室”,党员干部和群众肩并肩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通过开展共学、共议、共做的“学习在一线、工作在一线、调研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的“一线行走”工作法,“板凳会”让辖区基层工作处理起来更加得心应手。(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