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响肠镇
响肠镇:建好用活党委党校 赋能蓄力乡村振兴
来源:胡双 2023-09-01 09:36:17 责编:胡明兵 夏朝阳 实习编辑 李子彦

近年来,岳西县响肠镇党委党校秉承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使命,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站位,持续强化阵地设施、师资队伍和教育培训,按需设置课程“超市”,自主选择“菜单”,开展务实管用的专业化能力培训,重点提升党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坚持“党校姓党”,提升党校工作“向心力”。强化党委领导,镇党委会专题研究镇党委党校工作,审定工作方案、培训课程安排等,设立镇党委党校校务委员会,党委书记任校长,分管副书记任副校长,领导班子成员任兼职教师,形成了党委班子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强化机制管理,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制定下发《响肠镇党委党校教学管理制度》,做到年初有计划、季度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强化结果运用,将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时间和学习成绩作为干部评优评先、党员年度评议、星级党员评定的重要依据,规定党员每年参加集中培训和集体学习时间不少于32学时。强化阵地建设。探索“课堂+基地”模式,立足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结合镇思“响”“肠”新小课堂、老年学校、党群服务中心、村史馆、请水寨村暴动旧址、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镇“双培双带”示范基地及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等,丰富学习场景,进一步增强党员培训的感染力,助力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走深走实。强化经费保障。积极落实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将党校办学经费全额列入镇财政预算。

创新“五种课堂”,提升党校工作“吸引力”。设立传统课堂,结合思“响”“肠”新小课堂,依托党校阵地开展培训讲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精选党校培训课程,针对性组织培训。去年以来,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征地搬迁等中心任务精选课题,集中培训28场,帮助党员干部拓宽了思路视野、更新了思想观念、提升了履职能力。设立家庭课堂,结合镇乡村振兴夜校,为广大党员群众送政策、送理论、送技术,打造家门口的农村党员群众学习教育交流平台,让“农村夜校”点亮新时代农村“夜生活”,为村民源源不断提供精神食粮,助力乡村振兴。设立田园课堂,依托镇“双培双带”示范基地及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分类指导、因需施教,立足群众需求,利用“送课上门”培训模式,把党校课程“配送”到屋前树下、田间地头,实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课堂”。设立红色课堂,依托请水寨村暴动旧址、吴介唐故居及烈士陵园墓等红色教育基地,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开设指尖课堂,针对在外流动党员,鼓励流动党员就近参加组织生活,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每月转发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上的优质文章,让党员轮流提交学习心得,党组织班子成员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结对,定期听取流动党员在外的学习动态,确保“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学”。

聚焦“内育+外聘”,提升党校工作“影响力”。建立理论教育队伍,由县委党校专家学者及镇党员领导干部兼任党校讲师,开展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廉政教育,精心打磨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深入学习习近平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等精品课程。建立技术培训队伍,从县委组织部、县城市更新服务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运输局及县统计局等单位邀请部门领导到党校上课,开设《贯彻落实党建引领信用村(社区)建设工作 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新土地法集体土地征收政策及流程》《统计基础知识》《强化资产管理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桃树栽培技术》等课程,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增强了党员干部的业务能力及发展能力。建立文化宣讲队伍,吸纳一批老党员、老教师、乡贤担任党校兼职讲师,传思想、传道德、传文化,开设了《革命烈士王俊和方云枝的故事》《红色岳西请水寨暴动旧址》《利用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等课程。去年以来,共吸纳42人进入镇党委党校师资库,开展党课教学28班次,培训党员干部1000余人次。(胡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