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黄山
黄山抗美援朝女兵喻圣梅:少年参军入朝 歌声抚慰志愿军将士
来源:黄亚明 马继强 2023-08-28 15:54:05 责编:纵强 喻寒松 王逸群

喻圣梅如今佩戴奖章照片1

我叫喻圣梅,今年87岁,1936年出生在湖北应城。从小受哥哥的影响,1949年4月16日,我还不满13周岁正在上小学6年级,就悄悄地跟着玩伴,一起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我哥哥他们是新四军,常把他们打游击时怎么想尽办法把敌人引过来消灭掉讲给我听,那时还是小孩就非常羡慕他们,觉得听着不是很过瘾,跟他们说:“我说我长大了也要当兵”。

离家那天,为了不让妈妈知道,我偷偷地把行李包在一起,等我妈妈不在的时候撒腿就跑,后来听说,我妈妈回来满大街找我,街上的人告诉她,你女儿和好几个别家的小孩一起背着个大包不知道跑哪去了,谁也想不到我们是去参军了。

喻圣梅当兵时照片5

刚到部队时,身边的一切对刚参军的我来说都是那样的新鲜,跟着部队南下行军的时候,我们这群小鬼主要就是负责宣传,谁拿到稿子,谁就在就行军休息间隙打快板给大家听。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我被编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工程兵18团的宣传队,跟随部队北上。

我所在的宣传队有十几位文艺骨干,年龄最小的沈一香只有11岁,是当时最小的志愿军战士,我们还经常和一些支援前线的朝鲜老乡一起编排节目,在战士们休息的时候给他们进行表演。连队里都有文艺骨干,他们会把一些团结互助的好人好事写出来,我们都会放在节目里进行演出活跃部队气氛。

第一排右二为喻圣梅

第一排右二是喻圣梅

第一排中为喻圣梅,该图为她和朝鲜学生合影

喻圣梅(第一排中)和朝鲜学生合影

第一排右一为喻圣梅

喻圣梅(第一排右)和部分宣传队队员合影

空闲的时候,我还负责扫盲工作教战友识字,电影《英雄儿女》中描述的王芳,就是我们在朝鲜战场上的缩影,只要战士们高兴和学到知识我们就高兴。这些都只是我在朝鲜战场上的工作之一,作为工程兵,我们更重的任务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志愿军大部队作保障。

我们工程兵专门负责修路架桥、盖房空洞以及挖防空洞,虽然那时候我只有15岁身体又柔弱,但是我们女兵在战场上的表现一点都不逊色,那砍下来的树,我们扛不动大的就扛小一点的,实在扛不动我们就抬,男同志干的活我们一点不落下,我们还多一个任务,要下水塘给他们洗棉衣什么的。

刚到朝鲜战场时,我们跟着部队修机场,为了阻断我们的供给线,敌人想方设法阻挠机场建设,白天飞机轮番轰炸,我们只能晚上偷偷修,还不能点灯,光靠声音指挥一点点慢慢修,而且往往晚上修好一点,白天就被炸平了,到停战的时候,飞机场都没能修好。

那时我们还必须学会拆炸弹,因为当时工地上作业时,会经常遇到敌人扔下的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遇到危险。有一天晚上,一枚定时炸弹突然爆炸,万幸没有炸到人,可下了一阵泥巴雨,搞得我们一身都是泥像泥人一样,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被对方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电影《金刚川》里有一段情节,为了炸毁金刚川桥,美军利用空中优势,用飞机大炮狂轰烂炸昼夜侵扰,这些情节,我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都亲身经历过,而且真实情况远比电影中描写的要艰苦和惨烈。

为了让车子过河,我们用木头搭桥,底下用石头夯实,可不分白天黑天,只要看到底下有影子,敌机就俯冲下来一顿扫射。我的好多战友就是这样牺牲的,现在一想起来我都会流泪,一次刚接到换防的命令,我们刚敲锣打鼓地把他们送走了,可不到半个小时就传来噩耗,被敌机发现成了活靶子,一个排的战士就这样全没了。

喻圣梅和丈夫合影(其丈夫已过世)

喻圣梅和丈夫合影

幸运的是,我虽曾多次遇险,但最终都化险为夷。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我回国后在东北人民大学,就是现在的吉林大学读书,毕业后和同在部队的丈夫几经辗转来到了黄山工作,如今虽然丈夫已过世,但子女对我都很孝顺。

994a7aaf0d00b8e3b403bbc517efd2b

喻圣梅百宝箱内的部分物件

我有个百宝箱,里面珍藏着各种抗美援朝时期的老物件,我希望把这些物件传承下去,让年轻人不要忘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铭记为国捐躯的英烈们。去年11月15日,黄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有人带着安徽电视台记者过来采访我,我还特意向他们进行了展示。

88岁抗美援朝女兵喻圣梅对比照

喻圣梅刚入伍时和现在对比照片

 

没多久,我的专题访谈《【她故事】喻圣梅:歌声里的抗美援朝》在安徽广播电视台《帮女郎帮你忙》栏目播出后,周边好多人都知晓了,还有人特意找过来想看下我的百宝箱的,这让我觉得特别欣慰。国家越来越富强,日子越来越好,如今还有影像资料留存下来,再也不用担心朝鲜战场上发生的事后人无法知晓了,此生无憾了。(喻圣梅口述  黄亚明整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