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常年粮食生产面积123万亩,总产稳定在11亿斤以上。为进一步落实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要求,夯实地区粮食生产安全,该市农技推广队伍创新工作举措,采取“两两法”助力全市秋粮丰收。
严密部署 精确防控 “防灾”“减灾”两手抓
该市提前发布2023年水稻、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成立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领导小组,建立以市植保站为中心、乡镇基层测报点为网络的病虫测报体系,加强对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二化螟、玉米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调查监测,先后派出12组次赴全市20个镇指导病虫害防控,指导农户合理用药用械,确保防控达到效果;及时发布病虫情报9期、土壤墒情监测报告21期、水稻苗情监测报告4期,发布农业气象短信1300余条,午季作物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病穗率0.5%,病粒率0.04%,比偏轻发生的2022年减少90.2%,水稻迁飞性害虫、本地二化螟等虫源及主要病害均得到有效遏制。
入户入田 精心传授 “指导”“培训”两不误
为进一步提高农民水稻种植水平,提升防灾减灾意识,全市191名科技指导员和164名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全市262个行政村、涉农社区农技服务全覆盖,累计指导科技示范户、种植经营主体等2万余人次,发放病虫防治预报、农技服务明白纸、配方施肥明白卡等1万余份。同时,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在省内率先将农技推广中心作为高素质农民培训机构,由一线农技人员亲选课程、带队培训,开设粮油专业生产班、技能服务班、经营管理班7个,培训高素质农民达350名,邀请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专家教授授课,达到良好培训学习效果。
强化引领 精细建设 “试验”“示范”两促进
为进一步发挥试验示范带动作用,全市持续加大试验集成攻关和高标准示范片建设,建设校县新型肥料配套专用水稻品种与共性指标体系构建攻关试验、市级水稻品种对比试验、机插秧侧深施肥试验、抗性杂草药剂筛选试验等“三新”试验10项,建立省级精耕细作示范点、智慧“芜湖”大米示范片、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等示范基地7万余亩,辐射面积达20万亩。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通过示范建设得到落地,形成示范建设—技术落地—成果展现—技术传播—示范建设的良性闭环,有效的发挥了试验示范带动作用。
通过各农技人员共同努力,当前,全市水稻长势和理论产量均优于上年,病虫害得到有效遏制,秋粮丰收得到有效保障。(范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