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把党建优势 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光明社区在基层治理体系中,党组织始终处于领导地位,必须“众星拱月”,让党组织成为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主心骨”,建强精于治理的指挥部。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需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撑。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就是为了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创新治理理念和方式、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质量和水平。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体系中居于领导地位,发挥着战斗堡垒和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可以更好地将党的各项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实际效能,更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的质量和水平。
坚持守正创新 强化基层队伍建设
着眼专职专业、管理规范,持续建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聚焦队伍建设重点环节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制定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暂行办法,不断健全选育管用制度机制。发挥基层党委领学促学作用,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及时上报学习成果,引导推动各小区党支部参照开展学习研讨。创新学习形式,分领域、按主题持续汇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重要论述。进一步提升学思用贯通能力,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开展课题研究和学习研讨,深化专业化学习和系统化思考,提高调研、公文写作、演讲发言能力和政务信息撰写质量,持续开展社区人员社会工作者专业学习。
加强共建联盟 引入支撑力量
依托辖区的海量人、事、物资源,党委应主动对接周边单位,理清供需两张清单,努力完善治理场景的相关布置和资源聚集。通过“共驻共融、共商共推、共创共管、共建共享”,把小区打造成为“党建统领好、自治管理好、文明和谐好、群众反响好”的生活共同体。一是构建共驻共融机制,实现党建统领好。一方面,由基层党委牵头,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激发辖区单位共同建设热情。另一方面,组织开展“两代表一委员”进社区和“结亲连心”、“圆梦微心愿”活动,通过调研走访、座谈等形式,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协助解决问题。二是构建共商共推机制,实现自治管理好。依托周末议事厅载体,把社区党建触角延伸至各楼栋,把楼栋具体事务的管理、决策、监督、实施权交还给群众。各楼栋自发组建义务巡逻队、矛盾纠纷排查队、民怨调解队,长期工作在小区楼栋,筑牢基层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三是构建共建共享机制,实现群众反响好。建立“街道—社区(机关企事业共建单位)—小区—楼栋”四级联动机制,利用楼栋小组和居民代表环境熟、人员清的特点,开展送服务上门活动,实现足不出户能办事。从居民最关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美化入手,动员居民全程参与、共同管理,机关企事业共建单位帮扶参与的方式,让居民群众真正成为楼院治理和建设的主人。(张小虎 孙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