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这个老婆子,要不然1985年我就死掉了。当时医生都放弃治疗了,是她硬是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82岁的汪国应很健谈,尽管坐在轮椅上,精神头不错。清瘦的身体除了严重扭曲的右手,其他地方还真看不出是残疾近40年的老人。
汪国应1964年与方爱华结为夫妻,住在桐城市青草镇同兴居委会联合村民组,虽然家境一般,日子也还过得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985年5月在同兴黄沙场干活的汪国应不幸摔倒,造成3节颈椎骨错断,成了植物人。方爱华对着躺在竹床上人事不知的丈夫,流干了眼泪。本来一家人生活开支全靠这个男人,现在这根顶梁柱倒了,这个日子怎么过啊!
方爱华含着眼泪,开始学护理,帮他打流食,给他打扇子,定时给丈夫擦身、按摩、陪他说话,还要抽时间打点5亩多田地和家里的菜园,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方爱华过度劳累,体重陡降,日渐消瘦,但她仍然坚持着,不愿放弃自己的丈夫。86年2月的一天,方爱华惊喜地发现,丈夫的手脚有一些动弹,这下子她信心更足了。慢慢地丈夫开始恢复了,能喝水了,能吃点饭了,可是便秘出现了。没办法,用细铁丝扭成环,帮丈夫一点点地掏出来。在方爱华的细心照顾下,丈夫终于能下地了,又要帮助他一点点地锻炼,扶着床练、绕着桌子练、在屋子里练。一年后,汪国应拄着拐杖第一次走出门,重见天日。
2019年,厄运再次降临在这户人家,一直拄拐的汪国应在家摔了一跤,导致旧病复发,再次卧床不起。这一年,方爱华75岁,身体还算硬朗,毅然再次担起照顾老伴的重任。
笔者看着体重只有60多斤、身高不到1.6米的瘦小身躯,不由得一阵心疼:“你这么瘦,怎么有那么大力气,能把汪大爷扶到轮椅上呢?”“别人照顾我不放心,只能自己想办法,”方爱华边说边把一个躺椅、一张木椅、轮椅依次放好,“就这样从低到高慢慢地把他移到轮椅上。现在他起床后就坐在轮椅上,听听收音机,看看外面的风景。”
“老人家,我上次和市领导到你家走访,领导都夸你了不起。这么大年龄照顾丈夫,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不但干净整洁,还闻不到一点异味,完全不像家里有瘫痪病人的家庭。”青草镇党委书记王建海拉着方奶奶的手,感慨地说道。
“现在日子比以前好了,田地都流转给种粮大户耕种,我就种点小菜。空闲时间多了,就搞卫生呗。关键是生活不发愁了,失地保障金、土地承包租金、粮补、残疾人护理补贴、养老保险、高龄津贴,这些加在一起,全年能领到10000多元,去年和今年政府还两次送来了临时救助款。”方奶奶动作有点慢、眼神稍微有点滞,但精神还是很乐观。
汪国应也在旁边抢着告诉我们:“现在干部也好,镇村干部隔三差五就来看我们,真有事情,村里志愿者随叫随到。市领导还说了,要把我家门槛改造一下,搞成什么无障碍的。”
看着这对已度过“金婚”的老两口,他们的日子肯定还是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不容易,但他们能够互相陪伴,相濡以沫,乐观向上,也是一种幸福吧。(黄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