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特色产业
旌德:干部上门帮扶 养牛人日子有“犇”头
来源:记者 张敬波 通讯员 陈丽淑 2023-08-02 18:34:50 责编:许雅婷 胡明兵 张波

张杨根户牛1

“现在天亮得早,牛四五点钟就醒了,我也要早起来去喂牛。这些牛都是喂青草或玉米秆之类的,它们吃的都是绿色食品。”日前,旌德县三溪镇古城村吴家组监测户张杨根清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割新鲜的嫩草喂牛,虽累得满头大汗,但他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今年58岁的张杨根是古城村的监测户,前几年在上海务工,受疫情影响,决定留在家发展产业。2023年年初,就在张杨根没有头绪的时候,古城村党总支书记马嘉仁来到家里,帮他们出主意,鼓励他重拾创业信心。

“我们古城村有着优质的草场,也有足够的场地去散养牛。这些年牛肉市场一直很好,优质的牛肉供不应求,发展养牛产业肯定能行!”马嘉仁结合古城村村情,引导张杨根发展牛养殖。

张杨根在观察到当前市场牛肉的价格稳定、效益好后,便在本地购买了10头黄牛,开始了牛养殖。由于草料需求量大,为解决牛的生态饲料问题,张杨根在自家的地里都种上了青草和玉米。

问起为何要发展黄牛养殖,张杨根说:“我对养殖很感兴趣,镇里经常派技术人员下来指导,村干部也帮我申请了产业补助,我很有信心。”张杨根还在牛棚附近还搭建羊舍,增养了30只羊。如今,他不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平日里专心在家搞养殖,多渠道增收。

抚摸着身边10头膘肥体壮、皮色油光的黄牛,张杨根总会想,距离牛出栏又近了一天,等这批牛全部出栏之后,再扩大圈舍继续养牛。

“产业帮扶才是长久之计,是巩固脱贫成效的有力保障。”马嘉仁说道。如今,在古城村养殖黄牛的不仅是张杨根,凭着聪明的头脑和好学的劲头,姚成新、吴来富等村民也掌握了黄牛的养殖技术,纷纷发展“家庭式”养牛。

下一步,古城村将坚持动态监测,开展跟踪回访和帮扶工作“回头看”,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防止返贫致贫,确保守住“零返贫、零致贫”底线目标,确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