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建平镇
建平镇:“四剂良方”助推调解工作提质增效
来源:杨英凯 徐学松 包怡玲 2023-07-26 10:49:03 责编:李伟 许梦源 夏朝阳

近年来,郎溪县建平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平安建设为抓手,努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调解为民服务承诺。截至目前,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15余起,调处成功率达98.8%。

建强人民调解队伍,注入“强心剂”。该镇坚持做到“四个一”提升调解员业务素质:即“以会带训”周一例会“以案释法”学一例;一个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研判、一季度开展一次专题调解员调解与技巧讲座、一年开展一次调解法大比武,着力提高调解员业务能力水平。针对新时代调解多元化解打造个性化“婆婆妈妈”、黄开军“握手言和”调解室、警民联调室,在该镇打造更多叫得响、过得硬、推得开的个性化调解工作品牌,2020年以来,个性化调解室调解纠纷787起,占纠纷的96.5%,为“平安建平”“法治建平”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自2022年以来,该镇调解员先进事迹曾被国家、省、市、县新闻媒体多次刊登、报道千余篇,其中国家级6篇,省级382篇,市级679篇,县级96篇。

筑牢人民调解根基,注入“稳定剂”。该镇以郎溪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年”和“推行‘小板凳会议’进一步深化基层治理”活动方案为契机,从“灭火”向“防火”转变,从程序化调解到“板凳炕头”拉家常的转变,将“小板凳会议”落实落细。镇调委会调解员每月到联系村、组开展入户走访、召开“小板凳会议”一次,收集纠纷信息、共议矛盾纠纷、共商解决之道,对当前突出的家庭矛盾及情感纠纷建账销号,实行领导干部为第一责任人,联系村负责人和村书记为责任人、调解员为首调员的包保责任制。两年来,该镇排查情感纠纷51起,已经调处化解50起,得到政府认可和群众的赞誉。

融合地方文化特色,注入“活力剂”。几年来,该镇扎实开展“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达成建成了“社情民意的收集点”“矛盾纠纷的化解点”“法律政策的宣传点”的主要任务,村“百姓评理说事点”全覆盖。人民群众在“唠家常”的过程中表达诉求,各级调解组织在听民意的过程中捕捉、反馈、预警矛盾纠纷信息,各类矛盾纠纷被及时消除和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入挖掘同庆村“皖南大鼓”调解文化内涵,把弘扬大鼓地域文化与“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有机结合,创新设立同庆村“鼓为媒”百姓评理说事点。该说事点信息员李修顺通过“开门说事”“评理调事”“便民答事”的工作方法,畅通了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有效化解了大量疑难复杂矛盾。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李修顺自创“普法路”“法伴人生”“宪法之歌”等文艺作品利用乡村春晚循环演出,提升普法宣传质效。截至目前,该驿站已化解矛盾纠纷100余件,有效维护了辖区的和谐稳定,“有事就找李修顺”已成为该村村民的共识。该镇“百姓评理说事点”累计上报线索1323条,化解纠纷669件。“鼓为媒”百姓评理说事点、张仲百姓评理说事点、老娘舅百姓评理说事点获得宣城市优秀百姓评理说事点称号。

打造特色调解品牌,注入“强化剂”。2022年以来,该镇按照三年行动方案,该镇结合地域茶文化——中国绿茶之乡,深挖“和为贵 睦世间”思想内涵,创新“1234”“握手言和”调解模式:一“和”品牌一一即“握手言和”品牌;二“和”内涵一一家和外顺、国泰民安;三“和”工作一一和颜悦色,使其想“和”心平气和,使其愿“和”;握手言和,使其真“和”;四“和”目标一一社会和谐、家庭和美、人人和顺、万物和鸣。在镇调委会积极打造“握手言和”调解品牌和黄开军“握手言和”个性化调解品牌。(杨英凯 徐学松 包怡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