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百合每斤零售价能卖到25元,这一亩地能收2000斤鲜百合。”7月18日,在广德市祠山街道白桥村的百合种植基地中,负责人吴清瑞告诉笔者。
盛夏,正是百合上市的时节,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季。据了解,吴清瑞经营的百合种植基地于2014年开始育苗种植,有多年种植百合经验的吴清瑞,通过白桥村的土地流转已经将基地扩大到了100亩。这期间,该街道通过基层农技推广和宣传,根据种植重要时间节点邀请专家上门培训,从整地、挖沟、施肥等环节进行跟踪指导,把“种植宝典”送到农户手中、送到种植基地里。
白桥村水资源丰富、土壤连片肥沃、温度湿度适宜,加上当地政府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吴清瑞种植的百合产量和质量都随之攀升、经济效益也逐年提高。“今年我们基地的百合不仅产量高,品质也是难得的好,第一批已经卖了四万斤左右,现在第二批陆陆续续地开始采挖,我们的客户有来自上海、江苏、浙江、湖南一带的批发商,本地的散户也常常光顾,现在一天就能卖出8000多斤。”吴清瑞看到这个丰收的景象,喜不自禁地告诉笔者。
连片种植的百合属于劳动密集产业,高峰期的时候,每天都有七八十个工人在这里劳作,仅种植一季就可以吸纳辖区内的上百名乡亲们就业。“我们平时也不怎么出去,现在村里的产业越来越多,在家也能找到工作,采摘百合每天能挣200来块钱,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村民郑兴武一边跟笔者聊着天一边麻利地剥着百合。
该街道抢抓机遇,因地制宜,以特色农业项目为突破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方式,带动周边就业,大力实施“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2023年,白桥村百合种植基地年产鲜百合20万斤左右,已带动周边农户务工收入30余万元,实现了由“小百合”到“大产业”的转变。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吴清瑞的百合生态种植基地是街道发展特色农业的缩影,它们有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
同时,该街道积极流转闲置土地、对接企业主体、引进培育技术,积极联系农技部门、金融部门为他们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使特色农业项目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尹思雪 余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