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姚河乡
姚河乡:“四好农村路”联通乡村振兴“大动脉”
来源:程胜强 2023-07-14 10:54:02 责编:胡明兵 谷京荣 实习编辑 陈卓

享有“翠兰茗香小镇”的岳西县姚河乡,素有“云上岳西”北大门之称,山清水秀,105国道贯穿南北,省道青姚线穿境而过,村组道路硬化覆盖率100%,“四好农村路”穿梭于山林间,联通乡村振兴交通“大动脉”,盘活大山优质资源,直接带动姚河群众“小步快跑”踏上新时代致富坦途。

交通进出路畅通

来到马石村“大马路”沿线,放眼望去,层峦叠嶂间延伸出一条蜿蜒的水泥路,南北走向,切实便利沿线群众出行、促进农特产品“上市”。

“大马路”是姚河乡马石村至主簿镇大歇村乡际连接线,全长3.3公里,建成后有效缩短姚河乡马石村至主簿镇大歇村和县城交通距离11公里,直接缩短行程20分钟。近年来,姚河乡始终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来抓,坚持以人民为核心,因地制宜推进乡村三级公路的建设和改造,成功构建便捷、普惠、安全、高效的农村公路网。

近年来,姚河乡共改造县道14.5公里、硬化村级道路107公里、加宽村级道路26.317公里、改造桥梁18座、单改双7.9公里、联网路2公里。

“往日的泥沙路坑坑洼洼,路面还窄,大家出行有诸多不便,现在这拓宽的水泥路都修到了家门口,老百姓日常生活及出行太方便了。”姚河乡香炉村村民方宜山高兴地说道。现如今,纵观姚河全境,现有国道19公里、县道26公里、乡道46公里、村组道路130公里,一条条柏油路、水泥路与崇山峻岭交相辉映,更加便于新时代经济发展成果和红利“走”进村里、“走”进家里、更“走”进老百姓的心里,为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群众出行路安全

说起以往龙王村到马石村的通村道路,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临崖、陡峭、弯急、落石等,一时间给群众出行安全带来不小的困扰。现如今,硬化大马路平坦又宽阔,落石坡段进行了切坡、破石等整改,群众出行安全感得以大幅提升。姚河乡马石村廖弯组居民储著平高兴地说道:“这几年,道路路面的硬化、防护栏的修建等,让我们平常走的路变得越来越安全,路上来回跑的车子也变得越来越多了。”

一直以来,姚河乡始终坚持把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作为全面提升公路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同时本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的原则,扎实推进各项惠及民生实事。2022年,姚河乡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对辖区临水临崖、路侧深沟、急弯陡坡等路段加装防护栏和减速带,安装警示标志等,截至目前,共处理隐患里程3.8公里,安装防护栏1058米、标识牌65块,增设震荡标线300平方米,减速带45米,处置路口16余处,安保工程建设达42公里。现在无论走进姚河乡的任意一处交通道路,映入人眼帘的都是一幅道路两旁山清水秀、路面干净整洁、空气宜人清新的迷人画卷。

产业发展路子多

随着全域旅游快速发展,姚河乡抓住有利发展时机,结合姚河、梯岭、沈桥、马石4个省级美丽乡村优质资源,依托“国家级生态乡镇”、“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安徽省森林城镇”等荣誉,将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不断完善配套设施、绿化景观,让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使姚河辖区道路与森林山水融为一体,打造出一条“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美好花卷,让姚河乡的旅游资源得到全面的利用和开发,并在105国道兴建的龙王民宿和青姚线梯岭康谷休闲养生之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合肥、杭州等地游客、网红前来旅游打卡。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辖区105沿线和青姚线六个村的经济发展,沿路的农家乐饭店、土特产商店的收入较以往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基层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心剂”。

修好一条路,盘活一片山,造福一方人。出行的路修好了,发展之路也更加好走。朱远根是当地一家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每年到农作物成熟的时候,东西难卖出去是他最头疼的事。自2020年以来,姚河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四好农村路”民生工程建设,“大马路”修通后,合作社的农特产品走出去更多更方便了。

于是,朱远根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多元化产业,种植茶叶、茭白、山蕗、桑枝木耳,不仅自己富了,还带动了周边的群众一起走上了致富发财路。“我就在家门口打工,现在摘瓜蒌,一年的收入有好几千,我五十多岁了,就在家门口打工,又可以照看家里,日子过得还是很快活的。”沈桥村邱山村民刘会生说道。

一条条“四好农村路”的修建,打通农村公路“毛细血管”,联通乡村振兴“大动脉”,也把农民增收的路子铺到了家门口,为农民增收致富注入强劲动力。

畅通的农村公路,串起一个个美丽乡村,路边各具特色的高山茶园、农家乐、采摘园、休闲民宿、村居民宿鳞次栉比,一条条平坦大道挑起了农民的收成。(程胜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