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贴近群众,安徽省利辛县王市镇刘元村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板凳课堂”,将政策宣讲解读“搬出”会议室、报告厅,搬进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开办“板凳课堂”,通过“花式”宣讲,让党的声音在基层落地生根、让群众乐在其中。
“没有太多讲究,也不用准备啥,带上板凳就能在家门口听一听。听干部给俺们说说巷道路修建、养老保险提档次啦,这些东西我们听广播也听不太明白,村干部给俺们用白话一说,不明白立马就问,这下咱们心里就亮堂啦!”谈起“板凳课堂”,村民冯国强笑呵呵地说。
“板凳党课”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不限人数,使环境更亲民、学习更自由、氛围更轻松。没有话筒音响,十几张或数十张板凳,树荫下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听理论宣讲,谈惠民政策,学实用技术,聊村居发展……这样的“板凳课堂”少了距离感多了亲切感,让党和政府的权威声音传得下来,基层百姓的意见和诉求传得上去,有助于促进党群、干群交流沟通。
在王市镇刘元村,村支部积极利用村“两委”成员、党员等十余人,将“板凳课堂”开设到庭前院内、田间地头、村文化广场,让干部群众同学习共交流,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政策解读“大餐”。截至目前,刘元村共计开展“板凳党课”30次,参加的党员群众近700人。
党的政策好,乡村振兴有希望。如今的刘元村,村容整洁,绿树成荫,一幅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正成为群众幸福生活的最好诠释。“刘元村的变化是党的惠民政策一笔一划绘出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交流讨论阶段,老党员马振兴发自内心地说。
同时,“板凳课堂”还将惠民政策解读、防诈骗宣传、法律常识讲座纳入课堂内容,让理论学习与群众生活、休闲娱乐、日常关注有机融合,真正做到接地气、润民心。用小变化展示大发展,用小互动拓展真知识,用小故事反映大时代,提升党员群众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板凳课堂之所以受欢迎,是把握准了拉近群众、符合群众需求。乡村振兴不仅要有对的思路,更要符合群众的‘口味’,以此来提升群众的‘品味’。家常话、实在话、大白话,群众从感官上、场景上、习惯上,更容易接受这样的理论教育。让群众以喜闻乐见、润物无声中学习好、接受好党的理论,在生活场景中运用好党的理论。”王市镇党委书记李辉说道。
板凳课堂小巧灵活,生动朴实,扎根一线,根本是紧紧围绕着党的使命、群众的根本利益,让群众听得心敞亮,让发展道路更开阔,让党的根基更深厚稳固。(李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