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凤阳县石英资源储量丰富、品质优,全县矿区覆盖面积达80平方公里,石英石二氧化硅含量达98%-99%,易采易选,初步探明优质石英砂储量100亿吨,享有“石英之乡”的美誉。
目前,全县石英岩矿年设计开采规模1575万吨,登记剩余储量1.55亿吨,石英砂年产量达700万吨以上。2022年全县规模以上硅基新材料企业94家,全年累计实现产值231.7亿元,同比增长30%。产值总量占全县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9.4%,较2021年全年占比(44.4%)提升5个百分点。
该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石英砂资源禀赋,合理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形成了以大庙石英砂集中加工区为原料基地,凤阳经济开发区为硅基新材料产业深加工基地的空间布局。2019年省政府批复凤阳县为硅基新材料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近三年来,凤阳在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评估中均位次居前。
硅基特色产业优势显现。凤阳经开区长期致力于引导硅基新材料等相关企业落户发展,积极建设“千亿硅谷”基地,倾力打造“世界光伏之都”。2022园区规模以上硅基新材料产业企业43家,实现产值191亿元,占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7.33%。
开发区现已形成以安徽德力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鑫民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日用玻璃,以台玻安徽玻璃有限公司、安徽凤阳玻璃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浮法玻璃,以安徽福莱特光伏玻璃有限公司、凤阳硅谷智能有限公司、安徽南玻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光伏玻璃发展势头强劲。以尚德电力、正泰太阳能电池、瞩日科技等企业为代表的光伏组件类项目新兴发起。
硅基材料产业链正在逐步向着更加高端的产品方向延伸,逐步形成集群式发展。海螺集团绿色光伏产业园、福莱特四五期等重大项目正在开工建设中。东旭光电新型显示、正泰二期年产12GW高效N型光伏电池、12GW高效光伏组件生产基地2个百亿项目已于近期成功签约。
“青苹果”——日用玻璃器皿行业领导品牌
中国日用玻璃产业基地。凤阳经开区成立之初的主导产业主要为硅(玻璃)制品,主要生产日用玻璃器皿,2009年被中国日用玻璃协会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联合授予“中国日用玻璃产业基地”称号,2018年复评通过“中国日用玻璃产业基地”,在中国日用玻璃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2022年园区日用玻璃实现产值57.64亿元。在全国日用玻璃行业十强企业中,德力股份位列第1,鑫民股份位列第3,2022年德力股份、鑫民玻璃分别实现产值9.6亿元和6.5亿元。
建设“千亿硅谷 智汇大基地”。为充分发挥凤阳资源禀赋优势,凤阳积极推进建设“千亿硅谷 智汇大基地”,重点发展光伏玻璃、光电玻璃、浮法玻璃等。随着福莱特、南玻、硅谷智能等一批光伏、光电玻璃行业龙头企业落户发展,加速推进“千亿硅谷”基地建设。
2022福莱特全年实现产值75.4亿元,较2021年净增产值达30.6亿元;硅谷智能实现产值16.7亿元,较上年净增7.7亿元;南玻新能源2022年5月8日第一台窑炉点火,全年实现产值7.3亿元;凤砂集团实现产值8.9亿元,较上年净增2.9亿元。硅基材料类企业全年产值增量达48.5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量(全年增量71亿元)的68%。
截至目前,园区建材玻璃2家企业3条生产线,年产量达1825万重量箱(91万吨);光伏玻璃年产量约660万吨,占全国产能40%以上,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凤阳尚德电力高效光伏组件产业园项目2023年2月正式投产
近年来,凤阳以“千亿硅谷汇大基地”建设为主抓手,全力推动福莱特、南玻等重大光伏玻璃项目建设。光伏组件工厂寻玻璃而居,瞩日科技、尚德电力、正泰阳能等重点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项目落户发展。目前,园区光伏组件产量达8.5GW,下半年,随着尚德、瞩日科技等企业产能增加,产量有望达到15GW。正泰一期太阳能电池达产后产量可达8GW。
凤阳经济开发区将继续推动硅基新材料特色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坚持以建链、补链、延链为重点,重点发展光伏玻璃、光电玻璃、光伏组件、超大屏显示器等科技含量高、引领作用大、辐射功能强的行业龙头企业。
全面延伸硅基全产业链,建设触摸屏显示产业,完善光伏产业中下游产业,加快日用玻璃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硅基产业迈向中高端发展,不断推进硅基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发展。(曹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