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黄湾乡
黄湾乡:点“豆”成金富农家
来源:葛晓军 2023-06-28 10:39:30 责编:张军 许梦源 夏朝阳

“左一层,右一层,叠成方块千千层。”千张又叫千层,来凤阳县黄湾乡做过客的人,都会说这里的豆制品最好吃,而在众多的豆制品中,又数千张最为代表。6月27日,记者循着豆香味儿走进黄湾社区豆制品加工坊,作坊主刘玉霞和女儿黄梅正利索地将浸泡好的黄豆放进碾碎机里,经过分离处理,乳白色的豆浆,散发着清香的气息。

“这是在为制作千张而准备,制作千张一般要经过泡豆子、磨豆子、兑水过滤、煮豆浆等七道工序,大多工序都是靠手工完成。我们每天加工80余斤黄豆,一斤豆子能出1.1-1.3斤千张,零售价每斤8元。一年中很少能歇息,虽然辛苦点,但收益还不错。”刘玉霞乐呵呵地说。

据刘玉霞介绍,制作千张先要将磨好的豆浆放进土锅灶里用木材烧煮,然后用调制好的卤水注入熟豆浆中,形成豆腐脑。紧接着,用搅拌机把豆腐脑搅碎并一勺一勺地浇在铺有白色纱布的千张模子里,一层豆腐脑一层千张布,如此反复,等装满了一盒子,用板子盖好、压实,压掉多余的水分。经过几个小时后,千张就做好了。这样做出来的千张宽大厚实、色微黄、柔韧耐嚼,深受顾客喜爱。产品除了在当地农贸市场零售外,还往周边饭店专送,供不应求。

据了解,刘玉霞从事豆制品制作已有四十余年,拥有丰富的制作经验。她的作坊除了千张,还制作豆腐、素鸡、豆饼等其他豆制品。为了确保品质,她坚持着自己的制作方法:柴火灶、石膏点、淮河水、地产豆。所谓的“淮河水”即淮河岸边深层地下水,“地产豆”是产自淮河滩涂的黄豆,原始的工艺加上天然的原料,成就了黄湾豆制品独特的风味。“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随着加工坊效益的逐渐显现,身边也有农户欲加入此行业,面对上门“取经”的农户,刘玉霞也是给予悉心指导,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技术专家”。现如今,像刘玉霞这样的豆制品加工坊本地已有四家。

“淮河岸边的砂礓黑土,非常适宜豆类生长。本地的黄豆虽然粒籽不大,但是皮薄、肉厚、渣滓少、出浆稠。尤其是制作的千张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维生素等矿物质,营养丰富,食用对身体大有益处!目前,我们正在给豆制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该乡农技站负责人赵之矿说。“我也经过一番摸索,才渐渐做起来的,只要踏实肯干,就一定会有收获。目前,我正将手艺传给女儿,打算在坚守原生原味的基础上,拓宽销售渠道,力争让更多的人吃上黄湾千张。”谈起未来,刘玉霞充满自信。

“我目前在凤阳县城居住,邻居听说我来黄湾老家,特别嘱咐我一定要帮着带些千张回去给他们,别的地方吃不到这个味道。希望不久黄湾豆制品能实现网上销售,一举打响品牌,拓宽乡村振兴路。”顾客黄坤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黄湾乡借力治淮工程建设,发挥沿淮多临水、土地多沙质的优势,以“一村一品”为主导,坚持发展土地流转与“企业+农户”相结合的路子。突出抓好黄豆、西瓜、草莓、花生、豆制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引导、带领群众增产增收,实现家门口就业、家门口创业,助推乡村振兴。(葛晓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