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肥东县梁园镇政协在肥东县政协的科学领导下,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多元协同、群众参与”的原则,有序推进并完成了镇南社区、新河社区协商议事厅建设,有效发挥了政协民主优势,奋力画好最大“同心圆”。
定调子、夯垒土,抓好协商议事“定盘星”。一是高位推进。梁园镇党委高度重视,组织召开政协协商议事厅工作部署会,传达文件精神,总结经验做法,深化民主共识,从思想认识、工作重点、活动保障、跟踪落实等方面作出安排部署,为社区政协协商议事厅的初步建立定好了主基调。二是规划先行。优先选择政协委员便参与、基础设施较优良、群众议事较积极、社区矛盾较集中的社区作为示范点。制好协商流程图,打造特色文化墙,营造浓厚议事氛围。三是规范程序。坚持科学合理、务实求效的原则,通过确定议题、组织协商、成果公示及成效评估等环节,确保协商活动规范有效开展,切实发挥协商议事厅党委政府“好帮手”、人民群众“连心桥”、委员履职“新平台”作用。
抓主体、明重点,点燃协商议事“加速器”。 一是选好“领头雁”。以“1+X”形式,设立1名召集人,由镇政协联络组组长或政协委员担任;其他成员按照“代表性、公认性、稳定性”原则,从政协委员、社区两委、社区非共组织或社会组织、法律工作者、居民代表、社区在职党员及威望高、处事公道的老党员老干部等人员中产生。通过议事会成员的宣传带动,鼓励引导更多群众或组织团体参与到社区协商议事中来。目前,已有超过300名群众表达了参与协商议事的意愿,社区和谐民主氛围达到了新高潮。二是聚焦“民心事”。坚持人民立场,协商议事的内容主要聚焦社区的要事、民生改善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注重选择切口小、关注度高,与基层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开展协商。如,6月5日,新河社区就种粮大户反映的小麦抢收难问题展开了友好协商,通过召集社区种粮大户代表、镇村干部、梁园派出所代表等人员,经过分析讨论,最终研讨出多渠道加大机械投入、人力投入、物资保障等方式,合力抢收,帮助农户渡过难关,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补短板、求实效,夯实协商议事“压舱石”。一是坚持“网格+”,摸清底数。推出“网格+”宣传法,实行“包片制”,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结合日常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倾听群众呼声,撰写“协商议事排查表”,通过收集整理、研究分析,合并同类问题,梳理单项问题,制作议题台账,做好心中有民、心里有数。二是坚持“志愿+”,激发活力。联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志愿+”的方式,将协商议事流程融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活动中。4月政协协商议事厅联合社区志愿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世界读书日——分享一本好书”活动,极大缓解了群众普遍反映的社区留守儿童文化生活单一、家长陪伴不足等问题。三是坚持“党建+”,推动落实。选聘党性高、作风好、乐奉献的党员担任义务监督员,对议事厅的事项决策、执行落实等情况予以监督。实行重大问题社区书记带头、社区党委号召、社区党支部牵头机制,聚焦“提、议、决、办、评”五个节点,事项“一事一议一公开”,形成问题提出、分析、解决的闭环流程,确保决策民主、沟通顺畅和落实到位。
自今年3月份以来,梁园镇社区协商议事厅累计开展议事协商4场次,征集设计民生等方面的建议30个,解决土地纠纷、道路新修、小麦抢收、困难帮扶等热点问题14项,实现了“村民吹哨、政协报到”,让居民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和“引导者”,人民民主真谛在基层大地开花结果。下一步,该镇政协将继续扎实推进社区协商议事厅建设完善工作,以协商议事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牵肠挂肚问题,营造和谐幸福的社区氛围,绘制“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