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萧县圣泉镇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以党建为引领,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拓宽集体、群众增收“新路径”。
党建领航发展特色种植
小麦丰收的喜悦还未散去,桃树结出的“金果子”已经让金黄庄的群众喜笑颜开。走进金黄庄社区的水果收购点,桃子独有的清香扑面而来。饱满的桃子、忙碌的工人、满脸笑容的农户构成一幅生动“丰收图”。近年来,圣泉镇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举措之一,在各村(居)中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如穆集社区的芦笋大棚、单楼村的百亩菊花、金黄庄的果海桃园等。该镇负责人表示:“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要途径,我们要把‘三农’工作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适合自己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增加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合作社
“居委会通知我们领钱去了。”日前,金黄庄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就2023年土地租金进行了发放,加入该社的群众再一次“尝”到了入社的甜头。自圣泉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成立以来,各村(居)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由党组织牵头,通过流转土地、领办合作社等形式,聚零为整,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结合“小田变大田”工作,主推规模经营的路子,针对传统一家一户种植规模小、收益低的问题,利用“租金+分红”的新型模式鼓励引导当地群众入社,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管理。目前,该镇11个村(居)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均在稳步推进,共集约土地7800余亩,其中穆集、单楼合作社已集约土地超过千亩,促进集体经济创收超过50万元,带动入社群众人均增收2000元,相比零散种植每户每年增收300-500元不等。
党支部助力庭院经济新模式
利用房屋周围“巴掌地”,打造适宜“聚宝盆”。近年来,圣泉镇党委动员党员干部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鼓励引导群众充分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零星地,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在小庭院里做起增收致富的大文章。该镇始终坚持将此项目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有生产经营能力和发展愿望的农户合理规划利用自家庭院,依托“党支部+庭院经济”模式下,以“一庭一院一经济”模式为基础,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多元化增加收入,结合网格化管理,将群众主动致富的内生动力不断激发出来,并出台各项补贴支持政策。(吴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