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芒种之前,利辛县孙集镇宋寨村红薯育苗基地一片繁忙,十几名群众正在忙着剪苗、扎株、装框、移栽......大家分工协作、默契配合,有条不紊地开展红薯种苗采收和种植工作。
“剪蔓子一般都是挑选健壮无病虫害的嫩枝,主要是为了方便红薯生根,整条红薯藤蔓剪下来之后需要经过二次裁剪,重新查看是否有病虫害,确定没有病虫害后保留二至三节健壮蔓条做成红薯蔓头也就是红薯扦插苗......”基地负责人刘冰冰对红薯种苗剪蔓等注意事项为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培训。
几年前,在孙集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政策鼓舞下,刘冰冰从外地毅然返乡,积极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育学习,在村里率先成立了知乐家庭农场,大力开展红薯育苗产业。通过几年的发展,宋寨村红薯育苗产业从最初的几亩到如今的百亩,小小的红薯苗被培育成了“金秧子”,带动村民致富成效显著,村民们参与育苗产业发展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目前,宋寨村红薯育苗大棚面积达100余亩,年利润40多万元,解决周边剩余劳动力20余人就业,红薯种苗畅销河南、天津等多个地区。
除培育种苗外,宋寨村还走出了“红薯育苗—种植—深加工”的“一条龙”产业链,培育红薯粉丝加工作坊3家,“小红薯”成了群众致富的“大产业”。
孙集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将把红薯和育苗产业发展作为村民致富的重要抓手,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建立产业发展与农户的利益联结的机制,持续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既让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又培育产业特色加速推进乡村振兴。(纪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