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璧县渔沟镇杏山村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发展,奏响乡村治理新乐章。
建强组织堡垒,找准“切入点”。抓班子强队伍,头雁领航,群雁齐飞。该村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内制度,结合每月主题党日,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日常工作,组织村“两委”成员借助先锋网络矩阵、学习强国app等平台,开展个人自学并定期组织交流,切实提升理论素质。吸纳全日制本科学历1人进入村“两委”队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5人,为乡村治理蓄势储能。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成为集便民服务、党员活动、村民议事、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服务中心,多项便民服务事项在村“一站式”办理,今年来,共计办理为民事项60余件。
壮大村级经济,瞄准“发力点”。用好用活乡村振兴项目资金、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扶持资金。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到村产业项目2个,使用市县集体经济扶持资金30万元,建成采摘种植一体化高标准暖棚并租赁,村级年增收2.4万元。建设完成3000亩高标准农田水利项目,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村级还通过村企共建、与周边村抱团发展、盘活资源等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积极开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成立灵璧县禾乘农业专业合作社,制定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合作社流转土地近200亩,探索采取“自营+租赁”经营模式,常年提供稳定就业岗位20余个,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合作社还通过承接一些小型项目建设获得收益。2022年合作社为村内56户160名群众代买“防贫保”,真正实现了利益共享。
聚焦为民服务,盯准“关键点”。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村“两委”成员每人每年领办若干民生实事,盯紧群众急难愁盼,通过扎实办理把“问题清单”变成“服务清单”。构建联系服务群众网格体系,村“两委”干部包组联户,每人至少直接联系1个村民小组和若干农户,做到“三必到、三必访”,群众有不满情绪、有突发重大事件、有矛盾纠纷必到,村里有困难家庭、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家庭、信访户必访,通过网格体系,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深入开展“走基层、防风险、促发展、惠民生”走访活动,聚焦平安建设、乡村治理、基本医疗、文化教育、综治维稳等方面收集群众诉求,能办的事马上办,不能解决的做好政策解释,给予准确回复,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
拓展辐射层面,摸准“突破点”。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扎实有效,定期组织人员对全村安全隐患深入整治、涉稳风险隐患排查稳控,坚决确保村级大局稳定。切实抓好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常见多发领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对于排查的矛盾纠纷及苗头隐患,安排专人包保,确保及时发现预警、防范化解各类不稳定事端。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引导群众按照“四净两规范”“四勤两参与”要求,从清理白色垃圾、治理乱堆乱放、整治黑臭水体、革新旱厕、改变陋俗等方面,一体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落细落实。坚持德行并重,营造文明乡风,积极配合镇级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传播良好家风,涵养淳朴民风,引导群众共同巩固乡村治理成果。(陈倩 马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