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要闻
茶业大咖黄山“论剑”:传统徽茶如何“出圈”?
来源:张玉芳 2023-04-27 17:42:38 责编:顾亦飞 胡明兵 张文洲

4月25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黄山市政府主办的2023中国(黄山)茶业发展大会暨中国茶饮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在黄山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茶业专家、茶企代表、茶饮大咖齐聚一堂、共话茶事。本次茶会以“茶叶深加工,黄山新出发”为主题,数百位专家、大咖们共同探讨茶饮产业发展趋势。

年轻人渐成茶消费主力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姚静波在大会上发布了《2022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报告》。据统计,2022年全国干毛茶总产量为318.10万吨,同比增长10.8万吨,增幅3.85%。全国干毛茶总产值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180.68亿元,同比增加252.42亿元,增幅8.62%。由于茶叶品质整体优良,加之生产成本持续增加,带动了干毛茶交易价格整体上涨。绿茶、红茶、乌龙茶仍是消费者最喜爱的品类。白茶销量占比增幅最迅猛。

从消费市场数据来看, 2022年中国茶叶内销总量为239.75万吨,增长9.56万吨,同比增长4.15%;内销总额3395.27亿元,增长275.31亿元,同比增长8.82%;内销均价为141.62元/kg,同比增长4.48%。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从消费人群看,年轻态消费群体已逐渐成为市场主力,“80后”“90后”甚至“00后”对茶的接受度持续走高。在接纳茶叶的同时,年轻一代通过加入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也在改变着茶产品与茶消费,形成完美“和解”。年轻一代的茶文化与茶消费渐成主流。

新茶饮与传统茶逐渐融合

近年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频上热搜,新式茶饮成为新时代风尚。

新式茶饮是以优质茶叶及制品为主要原料,配以鲜奶或奶制品(淡奶、炼乳、芝士)、水果等原辅料,经现场提取和调配混合而成的即饮茶饮料。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新式茶饮行业市场规模超过2900亿元,全国约有门店45万个,年消耗茶叶超过20万吨,直接带动茶产业一产增值超100亿元。预计2025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达到3749.3亿元。

 “以前喝奶茶,3元两大杯,就是用茶粉和奶精冲泡的,现在我们都要求用原叶茶制作了。”合肥市民王小姐说。

《2022年新式茶饮高质量发展报告》分析,中国茶饮行业的发展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粉末时代、街头时代与如今的新式茶饮时代。

2000年至2007年,市场主要使用传统速溶茶粉调配为主;2008年至2014年,部分企业开始使用天然原料,但限于碎茶、茶末;2015年后,进入新式茶饮时代,使用原叶茶已成为行业标配,并且品牌企业开始使用名优茶作为原料。

很显然,传统茶在新茶饮中的“江湖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几年新茶饮中的一些“爆款”,龙井香、鸭屎香等等其实也都是基于传统茶作为茶底进行创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年轻人喝过新式茶饮之后,也愿意尝试更多中国传统茶。只是与传统清饮不同,年轻人更乐于改变饮茶方式,通过与其他原料的调配、融合,让传统茶具有更多的饮品体验。这也正是去年年底“围炉煮茶”火爆朋友圈的重要原因。

 “眼下,新茶饮市场群雄逐鹿,企业走向高端品质化还要进一步在原材料供应上进行品质提升。” 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宛晓春认为,新茶饮与传统茶还将深度融合,“双向奔赴”,彼此成就。

传统名茶主动拥抱市场

新茶饮的快速发展为中国茶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在本次大会上,黄山区获评“新中式茶饮发展先行区”。“黄山茶不只有底蕴深厚的历史,更有年轻时尚的未来。”黄山市副市长江卓琪说。

撕开一袋太平猴魁速溶茶粉,放到一瓶矿泉水中,犹如新砌,汤色清绿明澈,滋味醇厚回甘。在黄山华绿园,记者见识到了速溶茶的魔力:不仅能在0-4℃的冰水中快速融化,还能制成巧克力、饼干类形状,可以干吃也可以泡着吃。“当前夏秋茶深加工多做低端产品。我们选择走高端产品路线,从茶叶的基地建设、粗加工、深加工到产品包装等都严格要求,速溶茶品质堪比高档名优茶。”企业负责人说。

近年来,黄山市利用丰富的夏秋茶资源,提取茶多酚等制成功能性保健品、化妆品,开发茶饮料、抹茶、超微茶粉、茶酒、茶干果等,做好茶花、茶籽、茶渣等利用,拥有茶叶深加工企业11个,茶叶衍生品年产值近2亿元。

“面对新型消费需求,我们将主动拥抱茶饮新时尚,做大做强茶叶深加工,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大文章。”黄山区茶产业促进中心负责人说,该区已新建茶机大院3座,2023至2025年间计划再建15座,预计将实现年产上千吨优质原料茶的能力,全力支持黄山区茶叶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同时,推出系列中华传统茶道茶馆,将唐宋时期的煎茶点茶技艺与新时代的“围炉煮茶”相结合,以“年轻化”的姿态更新更好地走向全国新消费群体,走向世界。(安徽党媒云乡镇融记者 张玉芳 通讯员 崔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