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特色产业
茶香飘满致富路
来源:李晓磊 2023-04-13 10:06:13 责编:侯剑 胡明兵 谷京荣

      

      4月8日晚,“弘扬民族技艺,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第八届太平猴魁非遗文化节暨六百里猴魁开园活动,在黄山市黄山区浦溪河日月广场正式启动。

近年来,黄山市黄山区认真贯彻“三茶统筹”理念,以科技兴茶,以传承强茶,以产业富茶,在持续举办太平猴魁非遗文化节等茶事活动,不断擦亮太平猴魁金字招牌的同时,还以数字赋能茶产业,在全省率先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茶叶生产全过程,保障“从茶田到舌尖”的安全。

每一片茶叶都有“身份证”

4月9日上午,记者走进黄山区乌石镇桃源野茶谷,空气中飘荡着阵阵茶香,一株株茶枝上吐露出鲜嫩的叶芽。在这里,每一片茶叶都拥有自己专属的“身份证”,这里的茶叶从种植、采摘到生产,每一步皆可溯源。

“我们从去年就开始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全产业链溯源。消费者通过扫码,就可直接查询到茶叶从鲜叶采摘到加工生产再到销售的全过程,真正喝到放心茶、科技茶。”在野茶谷脚下的生产车间内,黄山六百里猴魁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凡涛介绍,为保证太平猴魁的纯天然种植环境,六百里茶业坚持不施化肥,创新施用油菜籽和油茶饼混合肥,实现了产品“零农残”。

“近年来,我区加快转变茶产业发展方式,使茶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黄山区茶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苏贵余介绍,目前,黄山区以太平猴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项目等为依托,建设5个“数字茶园+绿色”高质高效核心示范区、2个数字农业工厂。

传承手上“功夫”炒出好茶

太平猴魁茶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一片太平猴魁,要经过采摘、拣尖、摊晾、杀青、理条、做形、烘焙、审评、精选九道工序手工制成,技艺繁杂而精细。

“双手要不停地从锅里抓起茶叶、揉搓、抖动,别看这简单的几个动作,炒锅温度、翻炒速度、开关火候,哪一道都得用心感受。”作为太平猴魁非遗传承人,80后郑淇认为,尽管锅内噼啪作响,但炒茶人必须一颗心沉浸在锅里,才能炒出一锅好茶。

“为了促进太平猴魁手工技艺的交流与传承,我区已连续多年举办太平猴魁的制作大赛。”苏贵余表示,通过太平猴魁手工制作技艺大赛,为制茶工艺的技艺展示、相互交流、兼收并蓄提供了舞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太平猴魁制茶技艺传承人。2008年,太平猴魁茶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有各级非遗传承人21人。

茶叶变“金叶”鼓起农民钱包

“家里的8亩地流转给了公司,每年茶季再过来打打零工。一年有4万多元的收入,能照顾父母孩子,比外出打工赚得还多!”说起如今的工作,茶农刘大姐很满意。每年采茶季,她都到六百里茶业采茶,其他时间还负责茶叶销售,增加自己的个人收入。

在黄山区,绿叶子就是“金叶子”,小小茶叶连着百万茶农、千家茶企。“黄山区有茶农6.5万人,茶园面积7.5万亩。今年茶叶市场非常紧俏,预计全区茶叶产量约1600吨,茶产值增长10%以上。”苏贵余介绍,目前,黄山区已成立了太平猴魁高质量发展联合会,扶持了一批龙头企业,全区茶叶经销商600余户,引进了立顿、华绿源、农夫山泉等知名头部企业,形成了茶叶、茶粉、茶饮等现代茶产业体系。2022年,全区茶叶产量1552.8吨,综合产值27亿元。2022年太平猴魁品牌价值达40亿元,较2021年增加2.17亿元。(安徽党媒云记者 李晓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