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要闻
​今年小麦赤霉病或将大流行
来源:张玉芳 2023-04-07 16:25:07 责编:李伟 喻寒松 张文洲

4月4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该厅当日发布今年我省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和防控应对工作准备情况。据预测,2023年小麦赤霉病在我省大流行风险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各地要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出发,严格做到应防尽防,全面完成赤霉病防控任务,确保防控覆盖率达100%。

小麦赤霉病大流行风险高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潘鑫介绍,据预测,2023年小麦赤霉病在我省大流行风险高。预计小麦赤霉病自然发生面积410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95.5%左右,全省需预防面积约8200万亩次,防控形势严峻,防控任务艰巨。

“今年菌源基数满足大流行条件。”潘鑫解释说,自2010年以来,我省赤霉病重发年份约占70%。菌源多年积累,田间菌源量充足。据近期各地调查,多数地区稻桩枝带菌率大于1%,满足赤霉病大流行的菌源条件。

据气象部门预计,4月份全省将有三次明显降水过程,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度概率较大,有利赤霉病暴发流行。小麦灌浆期遇连阴雨或雾露天气也将加重赤霉病发生的程度。“据专家组研判,淮河以南小麦赤霉病发生气象风险等级为高风险,即气象条件满足小麦赤霉病大发生;淮北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气象风险等级为中风险,即气象条件满足小麦赤霉病偏重发生。”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省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专家组组长操海群说。

统防统治覆盖率八成以上

面对小麦赤霉病大流行风险,我省该如何应对?资金、药剂、器械三重保障是做好赤霉病防控的基础。潘鑫介绍,省财政统筹资金2亿元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控,已于2月下旬拨付到县区。截至3月底,省市县各级累计筹措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亿元。各地已采购3.4亿元高效对路药剂,防控可覆盖面积达2100万亩次。已组织落实高效防控器械2万台(套)。

4月11日至30日是小麦赤霉病防控 “窗口期”,我省各地将每天向新型经营主体、小麦种植大户、基层技术人员等推送赤霉病防控和天气预报等信息。小麦“一喷三防”是预防小麦赤霉病、锈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的关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中央财政近期将下拨资金,资金到位以后,将第一时间下拨各地,用于今年小麦“一喷三防”。

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县乡两级政府积极作为,提前谋划、筹措资金开展统防统治服务、统一招标防控药剂。鼓励和支持各地组织开展整建制统防统治,切实提高小麦赤霉病防控效率和效果。充分发挥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在防控赤霉病中的作用,抓住防控关键时期、关键节点,及时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和小农户的代防代治,确保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覆盖率达80%以上。

我省将成立省、市、县小麦赤霉病防控督导组,在防控“窗口期”开展巡回督导指导。各地要严格做到应防尽防,全面完成防控任务,确保防控覆盖率达100%。“要优先采购质量优、防效好的药剂,积极破解单一来源优质药剂不能采购等问题,禁止采购低价中标的劣质药剂,确保采购药剂质量。加强农药市场保供调度和质量监管,让群众能买到质高价稳的药剂。坚持结果导向,对于防控效果不理想,出现小麦赤霉病病穗率、病粒率和带毒率超标的地区,将全面复盘,倒查追责,确保防控效果。”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局长张韪说。

把“准”适期选“优”药剂

对于种粮农户而言,小麦赤霉病防控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把准防控时间。”省植保总站副站长何振辉表示,务必要抢抓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开展第一次防治(见花打药),淮北中部、沿淮及其以南麦区5-7天再防一次,淮北北部可视天气情况开展第二次防治。若小麦扬花期遭遇连阴雨、结露和多雾天气,高感品种首次施药时间可提前至抽穗期,要抢在雨前或雨停间隙施药,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防,确保防效。

在药剂选择上,各地第一次防治要选择赤霉病防效好、生物毒素控制作用强,同时能兼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的优质药剂;第二次防治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此外,对多菌灵抗性水平高的地区,应慎用多菌灵单剂和复配制剂。

我省将全力推广应用植保无人飞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现代高效植保机械,开展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今年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覆盖率要达到80%以上。规范植保无人飞机防治作业标准,执行植保无人飞机防治小麦赤霉病技术参数。“小麦收获后,要及时采取晾晒、烘干等方式,尽快将小麦籽粒水分降低至安全水分以下,防止赤霉病菌继续侵染导致真菌毒素增加。”何振辉提醒说。(安徽党媒云记者 张玉芳)

    相关新闻